如果你仍然想不清自己该做什么,那就想想自己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或痛点吧,因为需求总是最好的牵引。
只要我们直接去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就能从中得到最及时的反馈,而这种反馈往往会成为我们发现人生目标的重要线索。因为我们若能解决自己的痛点,那大概率也能解决别人的痛点——毕竟人会面对很多共同的问题。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本领就有了“利他”的机会。
潜能大师托尼·罗宾斯说过,人的驱动力分为两种: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这也体现了我们大脑趋利避害的特性。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生活中的痛苦和喜悦,因为它们才是自我改变的底层驱动力。
《刻意学习》的作者Scalers就是这样开始改变的。他在从事写作之前也是一个很懒散的人,经常把时间用在看电视上。一天,他在看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节目里展现的优越的生活条件、有趣的生活场景都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如果自己今后是一个没有本事的爸爸,他似乎“哪儿也去不了”,既不可能有电视中那样敞亮的家,也不可能谈笑风生地生活,只能为生计奔波。想到这里,他几乎要跳起来,因为他无法忍受自己将来要面临“没办法”“迫不得已”的情景,于是决定为自己做点事情。
Scalers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在真正的痛苦还没到来之前就运用未来视角对当前的状态进行审视,从而让自己提前感受到痛苦,并以此驱动自己。可惜的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自我觉察的元认知能力,所以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喜悦不够敏感。他们每天有吃有穿,也有事情做,但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他们对眼下的生活不够满意,但似乎也能忍受;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向往,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总之,他们处于那种“不是特别痛苦,也不是特别喜悦”的中间状态,前无拉力、后无推力,心里想过更好的生活,但身体充满惰性,于是成天在“想变好”和“想偷懒”之间拉锯,无法主动做成一件事。
可见,生活中的痛苦其实是我们宝贵的人生资源,它会鞭策我们去改变现状,并给我们指出努力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非但不应该去抱怨它,反而应该去观察它、放大它,甚至感谢它,因为一个缺少痛苦的人往往会碌碌无为。
当然,痛苦不是我们永远的驱动力,也不应该是永远的驱动力。我们借助痛苦起步,但目的是远离痛苦、奔向喜悦,比起被动的痛苦,人生更高级的驱动力是主动的喜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诸如在舒适区边缘努力、产出作品获取反馈等策略让自己在成长途中走得尽量轻快,同时尽早做好准备,在痛苦这个驱动力消失之后主动切换到愉悦这个驱动力上。
这种想法是必要的,因为终有一天你会解决眼前的痛点和问题,进入一个相对无压的状态,甚至在巨大的成功面前,你会产生“一劳永逸”的心态。如果是这样,那你一定会面临新的迷茫期,因为随着原先的痛苦减少或消失,由其带来的驱动力也会随之减少或消失。
此时,一个聪明的成长者一定会提前布局,借助已经拥有的无压环境,积极探索新的人生目标,从内心出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在喜悦的激励下继续创造新的价值和成就。否则,我们很可能慢慢回到喜悦和痛苦的中间地带,然后再次陷入迷茫,直到重新跌入低谷、出现新的痛苦后才开始改变,周而复始。
一个人如果只在痛苦的时候才知道改变,那他的人生一定是被动和低效的,但如果我们知道人生有两种驱动力并有主动转换的意识,就可以占据更多主动权。
这一点,在电影《夺冠》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2013年,郎平带领的“90后”新生代女排连连失利,遭遇了中国女排38年来最差的成绩。在重整旗鼓的过程中,郎平让每个人填写问卷,其中两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打球?你爱排球吗?”但几乎没有人回答。于是郎平就带着队员们到老女排以前的训练馆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要求她们:如果想不出来,晚上就全睡在这里继续想。这段经历让队长朱婷终于明白打球不是为了爸妈,也不是为了成为郎平,而是成为自己。从此她开始蜕变。
2016年奥运会,中国对巴西比赛前夕,郎平在动员时对球员们说:“曾经一位外国记者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我说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做什么事情身上都背着沉重的包袱,而我现在的责任就是帮助你们好好享受体育本身,开心地去打球。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背,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心地去打,放开了打,豁出去打。”最后,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再次夺冠。
这个片段之所以触动我,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团体和一个人成长的共同秘密:专门花时间去思考意义,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主动转换驱动力,从老一辈人的痛苦驱动转向新一代人的喜爱驱动,她们都夺得了冠军,但内在的驱动力完全不同。
个体的成长也是一样的。要想做成一件事,我们首先得在想清楚意义上多花时间,而且在最初阶段,我们通常需要靠痛苦驱动,因为这时候我们什么也没有,特别在乎输赢胜负。在痛苦的逼迫下,我们努力奋斗,改变自己,但最终走得更远的,一定不是那些在痛苦消失之后就止步不前的人,走得远的人必然会主动转换动力源,在内在喜悦的加持下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