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安西都护府

作者: 恒之馨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23:39 被阅读0次
    安西都护府之印

    都护一职的来源

    都护制是西汉首创,却在盛唐得到重用大放光彩。设于西汉宣帝刘询在位的第四个年号神爵二年,专为西域所置,是汉廷驻守西域的军政机关西域都护府的最高长官,也是西域一地汉人最高军政领袖,用以管理、控制和调解西域各国。

    “都护”二字,前者为全部,后者为带兵守护,合称:总监护。都护们位高权重,对周边四夷行“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

    唐朝曾设六大都护府(天宝年间再增设四个),安东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南都护府。这六大都护府既是唐帝国对外战争扩张和保卫国家安全的利器,也是护卫帝国中枢统统治有效和腹地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堡垒。

    汉西域都护府

    唐朝时期的都护府,不像是一个国家的地方军政机构,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只不过依附在唐帝国身上。若是当时已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恐怕中国也早早进入了殖民时代,不过相比较于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手段,唐王朝的殖民手段堪称“简单温柔”。

    一个都护府就是唐朝分裂出去的一个自治区,一个扩张和守护功能并存的“自治区”。对古今中外的许多人而言,唐王朝的都护府是“养虎为患”,是埋下王朝灭亡的伏笔,是中央权柄旁落的危机。试想历代大唐明君贤臣,真没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吗?当然不是。

    可是他们有充足的信心和雄伟的气魄容纳,无惧此事。唐朝各方都护,削尖了脑袋想从地方到中央任职,即便是品级略低、实权不高,他们还是愿意干;他们愿意放弃一方土皇帝的权势荣华,也要到中央六部任一侍郎,而且这样的结果不是每位卸任都护都能享受到的。

    就是宁愿在北京市当一区长,也不要去边缘城市当市长,宁为凤尾,不为鸡头。各地都护府的设立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安西都护府,新疆地区真正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管理中,也真正划入到中国疆域。

    汉虎符

    唐朝建立伊始的西域状况

    从秦汉以来,西域地区便是中原王朝的西北“近邻”或是“门户”;隋唐时期,西域还是其西北边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的突厥、契丹、羌人等游牧部族都依靠着西域联系在一起,西方世界与中国交流也是通过这里进行的。

    国家军事战略意义上,西域有着戍守河西走廊、保卫关中和都城长安的屏障作用。突厥和吐蕃都曾借助西域屡次侵犯大唐西北边境,威胁到唐王朝的政权安稳。因而在如此情况,统一西域必须提上日程,不能再放任下去。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安西都护府置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五公里处),当唐将侯君集把挑衅大唐的高昌国攻破,大唐设下的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向西扩张至焉耆(即高昌国所在地)。

    唐高宗显庆三年,为更好管理西域事务,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并设下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史称“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以这四镇为基石,管辖着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域,即唐王朝以安西都护府为地方行政机构,控制了公元七世纪的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地区。

    安西都护府所管辖的广大地区主要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周围山脉将外部的水汽阻隔,导致这一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多沙尘暴;但是,没有天上降雨的安西都护府,却有着非常充沛的地下水和高山冰雪流水,所以四处有着绿洲与河流存在,农业生产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正因如此,抛开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安西都护府所管辖的地区是当时大唐西北地区,甚至是亚欧大陆内陆地区不可多得的不缺水且土地肥沃(冲积扇平原)的大片农耕地。

    安西都护府

    安西四镇

    西域地区从秦汉到隋唐,都没有诞生过统一强大的政权,历来是归附于中原王朝或是草原游牧。隋朝和唐朝初期,昔日两汉的三十六国还有大大小小的二三十个国家,军事实力不足为惧,可奇珍异宝、金银美人等多了去。

    近代有两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弱国无外交。用在当时的西域诸国身上是再合适不过,当突厥人强大时,他们跟着突厥人;当唐王朝强大时,他们跟着唐王朝;当吐蕃人强大时,他们跟着吐蕃人。

    这块地方这群人,好似风中飘絮由不得己,只得跟着大风走;不过在唐王朝置立的安西都护府的上百年时间里,新疆地区已经浸染了浓浓的汉民族文化气息,与华夏文明圈有了分离不了的精神和物质联系。

    唐朝建立之后经历过短暂的虚弱期,待到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迎来强盛时代;唐帝国重创突厥势力,本就在努力摆脱突厥控制的西域诸国纷纷倒向唐帝国,与长安城交往密切,希望天朝出兵救自己于水深火热。

    安西都护府下的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皆是绿洲城邦,农业耕作方式与汉人王朝的唐朝无异,并且都是位于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还有颇为有趣的一点:四镇历史颇为悠久,秦汉时期就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并记录在《史记》《汉书》等史籍当中。

    焉耆镇

    两汉时期的西域大国,据《汉书》记载,其国内人口三万两千余(在西域在汉代西北郡县是比较多的),全盛时期控弦披甲之士达五千余。

    匈奴人对焉耆国的影响是建立在强权和弓马之上,置有专门的匈奴官吏收纳巨额钱粮财宝。汉宣帝年间,汉廷设置有西域都护府,他们才脱离了匈奴魔爪,这也让西域地区开始进入华夏文明圈。

    此后到隋唐时间里,由于焉耆作为丝绸之路的显要位置和距长安大唐最近的西域地区,便长期作为中原政权的主要屯戍和前沿阵地。

    龟兹镇

    龟兹镇的前身龟兹国,其历史与焉耆等其余三镇无异。西汉时期,龟兹人口达八万一千余,全盛时期的兵力达两万一千余,这样的人口和军队数量是周边国家望尘莫及的,比渠犁、车师等城邦国的总和数目都多。

    龟兹曾在东汉作为西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统治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至隋唐时期,其战略意义、农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规模也是超过西域大部分国家的。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疏勒镇

    疏勒镇前身是疏勒国,西汉时期疏勒人口八千余,兵马两千余,比不上前面的焉耆和龟兹,却也是丝绸之路、西域境内的大国。

    隋朝和唐朝初期的疏勒兼并了周边许多小城邦,并在贞观治世与突厥联姻;这种联姻是纯粹的利益关系,因而当大唐势大,疏勒连番向大唐朝廷朝贡,献来名马、奇珍等。

    于阗镇

    前身是于阗国,西汉时期人口有九千三百余,兵马两千四百余。唐朝年间,于阗正位于吐蕃侵入西域、扰乱大唐西北的狭小要道上。

    安西四镇前身四国,皆是从西汉史书记载、传承下来的国家,有上千年的国祚和历史。唐朝在这四处设立军镇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和农业优势。

    当突厥人没落、吐蕃人发展,西方曾经的波斯属国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向东逐步扩张,已经击败了波斯等国,坐拥四十余万的大军,是大唐的新劲敌。

    安西都护府下辖的四镇成犄角之势,形成西、南、北三方向的军事防线,防止大食入侵。怛罗斯之战是大唐与大食的一场遭遇战,在葱岭(帕米尔高原)西,发生在天宝年间,以大唐失利告终,但这并非影响唐与大食的大局。

    唐文物

    安西都护府的意义

    首先,安西都护府构建的边防线,直接保证了大唐西北边境的安全;其次巩固了大唐对西域的有效且长期的统治;再次屯城下的过所、马政、馆驿、军事工程等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最后西域的农业生产和经济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交流有了物质保障。

    安西都护府控制最具体最有效的地区要数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地区,而恰好作为局部的南疆是发挥着关系全盘的作用,从秦汉到现代均是如此。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

    西域名将 新疆

    随笔/恒之馨(图原创•文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之安西都护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wl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