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点开干货文

作者: a8800f5f11d4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19:59 被阅读27次

偶然在微信订阅号的文章里了解到了“简书”,怀着好奇之心下载了APP,因为自己也爱好随手写写,就顺便注册了一个号,将自己的心情文字发在了上面。上“简书”差不多半月有余了,发了十来篇千字短文,阅读量不高,零星有个别简友表示喜欢或者留下评论。我并不气馁,因为对我来说,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我已经享受了这份快乐,发在简书上,有人阅读,我乐意,无人问津,我也随意。

除了自己写写文字,这几天等车或等餐的空闲时间,我也翻翻简书上的文章,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爆文和热门文章阅读量惊人,多数是一些标榜干货的文章,深受大家的喜爱,我也花时间读了几篇,读完之后,我也有收获,收获就是对自己说“以后不再点开干货文”。

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说呢?因为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干货文很有特点,不过对我并没有多大帮助。首先,干货文只是标题吸睛,告诉人如何快速做某事,这只是对那些想快速成长又不愿花时间去努力的人的胃口,我还是相信努力才会有收获的,不过不得不说,那些标题会让人分泌多巴胺,促使人一篇接一篇地点击标题;其次,文章内容确实是干货,一、二、三、四条罗列出来告诉你该如何如何做某事,文章多数并不长,能快速浏览完,但问题是浏览完了我的脑海里除了留下该怎么做的步骤外,其他的一无所获;第三,多数文章都是套路,很多文章开篇就说“直接上干货”,然后就呈现收集的资料或个人的经验总结,从内容到结构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意;第四,阅读这类干货文很容易让我产生焦虑的情绪,寄希望于找到更快捷的做事方式,而不是真正去行动。

后来我又仔细回想了一下书桌上我最近正在阅读的两本纸质书,一本龙应台的《目送》,一本王崧舟的《听王崧舟老师评课》,里面没有一篇所谓的干货文,可是我在阅读的时候却能收获很多。读《目送》,里面的母子情、母女情,一些人类共通的情感通过作者的笔触描写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让人有切身的体会,这番体会沉淀到心灵中,从而不自觉地改变了我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妻的言行,再稍加揣摩,作者多变的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自然而然地就呈现在了眼前,哪里还需要什么干货文章告诉你怎么列标题,怎么搭框架,怎么填内容。读《王崧舟老师评课》,一课一评,无固定套路,无干货似的快捷方法,他的诗意语文就流淌在一课课的评析中,通过读评析,再和课堂实录对照着读,在思考和辨析中,对语文、对语文教学让我获得了许多启发,这种为专业打底子的阅读又哪里是干货文章所能解决的。

有了这种比照,更坚定了我的想法,以后的在简书上阅读,本着我高兴、我开心和节约时间的原则,在阅读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坚决不再点开干货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再点开干货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wu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