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普通人到底该不该炒股票

普通人到底该不该炒股票

作者: 话唠的二娃 | 来源:发表于2017-06-23 18:57 被阅读973次

    弹指一挥间,报名参加《格局商学院》在线课程已经整整一年了。

    一年时间就这么匆匆的过去了,回想这一年里,收获还是很多的,不仅开了股市帐户,还定期定投了两只基金。

    虽说都只赚了点儿小钱,庆幸的是打开了投资理财方面的思路。我上《格局商学院》学到的不仅仅是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最关键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改变了以往的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这对我接下来的人生启发很大。

    这一年,我的辛苦总算是没有白费。对于投资理财,我还只是一颗小韭菜,还不知道里面的水深水浅。但我依然会不断的努力,顽强不息的活下去。坚定不移的跟随赵老师学习,伴随《格局商学院》一起成长壮大。

    我会把赵老师精心推荐的好书反复认真阅读,继续努力提升自己。天道酬勤,我总相信赵老师说的 “一万小时定律” 努力付出定会有惊人的回报。

    投资理财门槛并不高,凡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即可凭有效身份证到各大券商营业部开户,即没有学历限制、也没有身高限制。当然,门槛低并不代表赚钱容易,人人都想在股市迅速赚到钱。殊不知,股市里面的钱是最难赚的!上市公司3000多家,垃圾过半,真正的好公司少之又少,金子是需要用心去发掘的。

    众所周知——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名言!

    就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式,火箭般上涨的中国房价与房租。普通人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得为衣食住行、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基本义务操劳。

    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怕生病、怕意外;怕失业,担心退休以后靠什么生活等。

    不仅如此,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通货膨胀。它就像一张躲在暗处的血盆大口,悄无声息的吞噬着每个人的财富。导致人人都有危机感,人人都很忙。穷人忙着改变命运,富人忙着赚取更多。

    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一点儿积蓄攥在手里,不仅没有让自己更幸福,反倒成了负担。

    花了舍不得,握着怕不安全,放着担心贬值。金融陷阱满天飞,骗子又多,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坑里去。

    还有比贬值大N倍的问题——谁家有金银,隔壁就有准称。亲戚朋友家里娶媳妇儿了、嫁女儿了;买房、买车了,遇到困难了,像你开口,不借得罪人。借了,收回难。

    随着金融去杠杆,新一轮调控政策加码等。买房致富也行不通了,人口增长的大城市,太贵且限购。人口流出的小城市空置率极高,易进难出。

    “人”就是这样,没钱用发愁,有钱不会用更发愁。存在银行吧!不仅跑不赢通货膨胀,超出50万还没保障。

    各大新闻媒体天天鼓吹,吹得得天花乱坠的原油、期货,贵金属,古董;商标、域名等高收益快致富金融产品。陷进之多,风险之高,有多少人懂呢?

    有到是一级市场的股权不仅资金量庞大,而且只对机构开放,与普通大众根本无缘。

    大众怎么了?总不能坐以待毙吧!活着的每天都需要消费。体力劳动者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等因素,收入随时都会减少甚至终止。

    只有趁早规划、合理布局,赶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将自己有限的资本充分分配妥当了,真正的危机到来之时,才不会惊慌失措。

    现如今是上帝落难,财神当道。国与国之间比的是经济实力,有经济就有实力,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何谈实力?

    个人也要穷思变,变则通嘛!最要紧的是赚钱,其次就是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人生苦短,赚钱极其重要。同时也要体验人生,感受生活,陪伴家人,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必定,追求幸福是人类共同的理想。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意并不是让人远离,旨在告诫人们量力而行。

    风险并不仅存于股市——开车有风险,坐船、坐车、坐飞机,走路都有风险不是吗?水、电、煤气样样都有风险,还能不用?

    银行、保险、证券号称金融业三巨头,对社会有无贡献,本人不好评论。既然允许它存在,自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资本市场鱼龙混杂,丰富多彩,机会众多,我们为啥要远离呢?何不趁年轻时精力旺盛、头脑灵活。大胆探索、试探着介入其中。合理合法赚取利润,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机会往往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参与之前还须充足准备。首先要多学习,勤思考。坚定信心与良好的长期心态,抛弃赌博和一夜暴富的想法。不投机、不取巧。踏踏实实、认认真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坚定不疑的长期持有,耐心等待,与好公司共同成长。

    每一只股票对应的都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凭有据,真实存在)〈股票〉自买入那一刻起,一直到卖出那一刻止。这期间实际上就该公司的微型股东,〈股票〉本身就是你做为股东的“凭证”。无论是每年的分红,还是派息都有你的份。

    股票其实就是资产,好公司就是未来的提款机。在我看来——工薪族只有坚持不断的买入好资产、坚持长期持有。伴随资产的不断升值,晚年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人学习文化知识都得出钱,花时间去学校学习。试想,学习一项基本技能,都会去专业的技术学校或拜专业的师傅,或跟在别人身后讨教。

    但很少有人愿意花钱、花时间、花心思学习投资理财。以为股票就是赌博,就是简单的低买高卖,或者相信运气。偶尔赚钱或许是靠运气,像巴菲特等众多投资大师们,几十年不间断的赚钱,还得靠本事才行。

    做人难——难就难在不知道自己哪天死。有的人挣了很多钱,没来得及花……有的人花光了毕生所得,却还活着……

    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活着到死去这段时间里,又人人都离不开它。

    我有四位长辈,其中二人是夫妻。男今年93岁高龄,女的比男的大两岁,几年前过世了。另外两位女性也过了古稀之年。

    先介绍第一位吧——他叫苏云海,今年93岁。他与妻子张氏没有生育,收养了一个儿子,取名苏亮。

    苏亮18岁那年与妻子李芳结婚,李芳比他大1岁。二人养育了四个女儿。

    老两口为人很直接,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喜欢独处,不甚与人交往。

    苏亮与李芳结婚第二年,也是他们的大女儿出生那一年。老两口果断的与其分锅,过起了二人世界。

    每年的基本工分交由苏亮与李芳负责。苏云海时任生产队长出工算外快,年底决算时从补钱户手中进钱自己用。

    分田到户后,便将包产地交由苏亮夫妇负责耕种。公粮、农业税、提留款均由苏亮夫妇负责完成。无论天旱、水涝每年必须称1000斤干稻谷给二位老人家。自留地二老自种。

    老两口精打细算,养鸡、养猪加上平时节俭,70年代末就攒下了5000元钱养老金。

    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极度紧张时。二人选择了民间放贷,保持本金不动的原则,仅靠利息收益就能生活。月息曾高达5%,随后逐年减少,直到无人问津。

    老两口六、七十岁时,能吃、能做时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周围人都羡慕不已,纷纷效仿,立定要为自己攒一笔丰厚的养老金,存入银行吃利息。

    时过近迁,货币流通量越来越大,几千元钱远远满足不了民间借贷。银行利息一降再降,苏云海与张氏就这样寸步不离的守着自己的财富。遗憾的是,他们的财富却像掌中的水,指间的沙,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

    他们是我的本家伯伯,我回老家时偶尔会去探望他们。有一次,张氏拉着我的手亲切的说:“我的好侄女儿呀!咋好意思哟?老是收你的干会(白拿)。你两个人娃儿读书,花销大,以后就别来看我们了,我们就这样。活着没意思,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不甘愿继续活了。这口气就是不下去呢!正如你老爸常说,到处死那么多人,就我不死?死了多好,一了百了”。

    她还告诉我:“有一次,她昏迷了整整五天五夜。寿衣、寿材都为她准备妥当了。没有采取任何的施救,她自己又奇迹般都醒过来了。”那一刻,我终身难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苏亮夫妇转眼也过了古稀之年。二人身体状况还不好,苏亮一向体弱,老了还沉迷麻将。李芳的关节炎越发严重,行动也变得困难。女儿们早已各自成家。

    二老实在生活不下去,苏亮夫妇心有余而力不足。苏云海多次领着张氏求助村干部后,最终得益于村干部的帮助下,二老住进了敬老院。

    我的第二位长辈叫王云芳,女性88岁,老伴三年前去世了。王云芳有四子三女,个个都发展得不错,且孝顺。小女儿陈萍由其出众,王云芳老太太由陈萍赡养。

    陈萍的公公过世早,婆婆李家宜是个文化人。陈萍夫妇是私企老板,经常在外忙生意。陈萍的大儿子已长大成人,未婚参加工作。

    小儿子黄凯恩十三岁,上初中。陈萍夫妇很少在家,平时家里由阿姨代为照料。

    王云芳老太太一向体弱多病,且心思缜密。居住在女儿家里,颇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通宵失眠。眼瞅着亲家母月月有工资领,她却没有。经常后悔当初目光短浅,曾有机会买保险,白白错过了。李家宜话里话外,只言片语都示意着有钱任性。

    第三位长辈元芳,73岁。老伴已去世多年。元芳三岁那年,家里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变故,父母双亡,与哥哥姐姐们一起逃慌要饭的长大。

    丈夫一向体弱多病,四十出头就撒手去了。元芳有两个儿子,老大大学毕业去了外地工作。老二两口子外出打工,孙女在外地念大学,平时就她一个人在家里。

    元芳为人处事颇有欠佳,不招公婆待见,丈夫又是一个软柿子。

    元芳常常觉得自己孤苦零丁,无依无靠。

    “钱”便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70年代初期,元芳将婚前婚后所有的积蓄50元钱存入银行,选择了最长的死期(定期存款),且到期以后自动转存。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那笔钱都雷打不动。

    直到90年代初,有一次,我与她聊天时好奇的问:“小姨,你那笔存款到现在早过千元了吧?”

    “好想哟?才400多块钱。”我瞬间察觉到了她内心无比的失望。

    九十年代末期,元芳的小儿子刘小松与妻子王梅结婚成家后。经人介绍,元芳去了县城打工。陪伴一个半自理的老太太,包吃包住,工资由每月200元逐年递增到每月1000元时,因刘小松与王梅要外出打工,元芳只好辞职回家。

    几年的薪资加上之前那笔一直在银行利滚利的老本,元芳终于在结婚四十年之后成了万元户。

    零几年我在老家带孩子时,我儿子的同班同学万自利的妈妈熊四,是x保险公司的销售员。我闲来无事,跟在她身后跑了一段时间。

    当时有款保险产品(超龄保险)售价28000元,女性50周岁,男性55周岁以上人群均可购买。即买即领,每月可领取550元钱,且逐年增加。

    只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等基本有效证件,300元代理费,不用自己操半点心,熊四全权负责办理。由于该保险买的人数众多,还有违规之嫌,很快就被叫停了。很遗憾,元芳当时并不知晓。

    眼瞅别人月月有工资领,她骂死我了。说我枉费了她对我的疼爱,到处劝别人买,却不肯告诉她一声。

    由于我入职保险业的时间短,销售能力、专业技能各方面都不在行。当我向别人推销时,别人都不看好。不是缺钱就是需要考虑,总之,我是一份保险也没销售出去。

    我也曾想到过告诉她的——其一,我不知道她打工的地址与联系方式。其二,处处碰壁后,我对自己没信心。认为她不可能购买,得花掉她一生的积蓄,万一要有个什么风险我担待不起。其三,她大儿子刘能在外面做律师,真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他应该会为母亲抢一个吧?

    一年以后,刘能曾经托人帮忙办理。缴费比之前多出将近30000元,每月依旧只领取550元,许诺逐年增加。然而,先前购买的那一批人,已经上调至每月700多元多。

    她仔细盘算后,得出三个理由。其一,一次性拿出55000多元购买,每年只能领取6000多元。55000元用于存银行,按当时3.5%的年化率,10年才能打成平手。万一活不到10年,岂不是就亏本了。

    其二,她自己总共就30000多元存款,远远不够。刘能答应为她支付欠缺部分,她考虑到刘能的难处,不忍心加重他的负担。

    其三,买完之后享受的是企业下岗职工的待遇,死后必须火化。否则,12个月抚恤金(安葬费),就一分钱都领不到。她害怕火化,最终选择了放弃。

    当她再次埋怨我时,我抗议了:“首先,人活着得往前看,而不是死盯着过去不放,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当初没告诉你,是我的错。保险这个东西人类几千年从没有过,当时我心里也没底。”

    “那后来你咋又放弃了呢?”

    “我钱不够呀?你又不肯支援我一点。”

    “老表不是答应支援你吗?”

    “他是答应支援我,我考虑到他也不容易,不想给他增加负担嘛!”

    “瞧你说的?他是你的儿子,为你养老送终是他应尽的义务。买了保险月月有钱领,其实是在为他减轻负担。

    活着谁容易啊?差多少他帮你先垫上。办好了之后,你直接把卡交给他,他的抵够了。你再收回接着领,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至于12个月抚恤金,舍不得就火化呗!都死了还晓得疼?不想火化就拉倒呗,不就12个月抚恤金吗?全当少活一年。

    你两头都想要,怎么可能?别看你不识字,你比大多数有文化的人都精明。你可知道——工资逐年上涨,利率却很难上调。再说了,谁知道自己哪天死?有命才有钱。”

    “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奉劝各位,投资理财要称早!

    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geju365  中文名(格局商学)或者关注(格局华南分校)我在那里等您!!

    苏琴微信sqv6e183

    普通人到底该不该炒股票 普通人到底该不该炒股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通人到底该不该炒股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zc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