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普遍性的改变

普遍性的改变

作者: 苏建华98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21:32 被阅读0次

    为啥我们那么容易悲观?

    原创: chenwu  心理学与生活  4月5日

    很多事情,明明自己做得比原来更好了,但是心情为啥还是那么糟糕,还是那么焦虑?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过去似乎还是不错的,非常怀念过去的美好,却觉得现状是难堪的?为啥相爱总是容易,相处太难?为啥总有人会抱怨“一代不如一代,一届不如一届”?为啥快乐难得,悲观却是容易的?

    很可能,并不是过去比现在美好,不是男朋友/女朋友越来越渣,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届不如一届...问题出在我们的大脑——当不好的、消极的、不道德的、令人伤心的事件减少时,我们会认为原本中性的、甚至积极的事件也是不好的、消极的、不道德的、令人伤心的...换句话说,不是这个世界在变得更糟,而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更加犀利了。

    研究者把我们大脑的这种反应称为“普遍性导致的概念改变(Prevalence-induced concept change)”。举个例子,又是一年毕业季,有没有人觉得,自己的论文越改问题越多,越改越觉得论文就是垃圾?这里面的普遍性就是文章潜在的问题(问题的普遍性)从客观上来说是越来越少了,但是,当这些问题或者错误改了以后,你对于“问题”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了,原来不是问题的现在变成了新的问题,所以你会觉得论文还是很渣。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用7个实验对“普遍性导致的概念改变”进行了验证。其中实验1到实验5,是让被试判断圆的颜色(如图1)。任务非常简单,一共有1000个实心圆,颜色变化范围从非常紫(RGB 100-0-155) 到非常蓝(RGB 0-0-255)。开始先判断200次,每次呈现一个圆,让被试判断这个圆是不是蓝色。200次判断之后,研究者把被试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蓝色圆出现的次数降低,另一组蓝色圆出现的次数保持不变。

    结果如图2,A是蓝色圆出现的次数不变的情况下,前后200次判断的情况;B是蓝色圆出现的次数下降的情况下,前后200次判断的情况。很明显,当蓝色圆出现的次数下降以后,被试更可能把圆判断为蓝色。换句话说,当蓝色圆出现的次数下降以后,被试关于“蓝”的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会把先前没有判断为蓝的圆也判断为是蓝色的。随着蓝色圆的减少,“蓝”的范围变得更大、更膨胀了。后续的实验,哪怕是明确告诉被试,蓝色圆会减少,他们依然会产生类似的判断。

    判断颜色似乎有些简单了,与实际社会生活距离有些远。于是,研究者在实验6和实验7中,用了更具现实生活意义的实验材料。

    实验6,研究者采用800张电脑合成的人脸图片,这些人脸图片在威胁性(看起来有些凶或者可怕)上面存在较大差异(从1=非常没有威胁性到60=非常具有威胁性。如图3,威胁性分别为1, 10, 20, 30, 40, 50, 60)。判断过程与前面的实验类似,结果发现,当威胁性的人脸图片减少以后,被试会把先前不那么具有威胁性的人脸判断为是有威胁性的,被试关于“威胁”的概念发生了改变。

    实验7,研究者让被试扮演科研项目评审员,给他们240项科研课题计划(这些项目如果要开展的话,有些没有伦理问题,有些存在严重的伦理问题),让被试决定哪些项目可以通过,哪些可以毙掉。判断过程与前面的实验类似,结果发现,当存在伦理问题的科研项目减少以后,被试会把先前中性的或者合乎伦理要求的科研项目判断为是有伦理问题的,被试关于“伦理道德”的概念发生了改变。

    这个研究具有很现实的启示。从社会发展来看,我们的社会从总体上说,应该是朝着更加方便、健康、富强、幸福、美好的方向前进的,但是我们可能并不会买账,我们可能并不会那么认可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可能并不会承认这是一种进步。因为,原来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就医难、盗窃多、犯罪率高)减少以后,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定义变了,我们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新的社会问题,反而可能更加抱怨现在而怀念过去。

    的确,有不少人觉得这个世界在变得更糟。比如,我们会说现代人更加冷漠了,更加孤独了,人们的幸福感更低了...有些可能是现实情况,有些可能只是因为——普遍性导致的概念改变,不好的变少了,我们关于什么是“好”也随之改变了。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那么容易悲观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遍性的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dx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