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奋斗节奏应该是这样的: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接下来过着悠闲加浪漫的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然后找个不错的单位,老婆孩子热炕头,悠哉悠哉!
很不幸,我从小就不是乖孩子,不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从人小鬼大的调皮捣蛋鬼,发展成了问题青少年。当其他父母都在那里宣称,一定把我家孩子供成大学生。而我家从来没有对我抱过什么希望,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能认两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别的也没什么奢望的了。
别的小朋友各有各的忧愁,我从来不担心成绩不好,因为不需要交代什么。我就没头没脑的玩耍,从来没有感觉上学枯燥过。作业,从来没有写过。从来不用担心成绩下降,因为已经降无可降了。
初中稍微好一点,数学还好,不需要记东西,搞清楚几个公式,考试可以对付。后来喜欢看小说,导致语文成绩也能说的过去。因为努力程度不够,同时也没有英语天分,几乎没有及格过。
上一个普通高中,就是意料之中好的事了。在高中,也没有奋斗的动力,能顺利把高中读完,也是相当不错的了。只是同学们都在拼命,自己不装装样子也不好。
转眼到了高考,也没什么紧张的,本就没抱什么希望吗!高考成绩出来了,专科。这期间我犹豫了,读,还是不读?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就那样子过了,没有谁看不起谁。这要是读完大学,再回家种地,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当时敏锐的感觉到,专科毕业后,工作不是一般的难找。
几经彷徨,最终还是走进了专科学校的大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启了奋斗模式。别人在高中拼命,而我是在大学拼命。说真的,在一刹那,我输在了起跑线上。中国,是一个看学历的社会。本科?专科?是一生的影响。
专科的起点,想不被人落下,就要付出别人十倍的努力。三年专科,死命学英语,数学,把落下的,要一点点追回来。还好,专业课是同一起跑线上。三年的努力,换来的是专升本。在本科的两年里,又是恶补英语,泡在实验室。别人是四年大学,我上了五年。五年大学,是我拼搏的五年。
还记得,大学第一年,没有图书证,和同学每天泡在书店,蹭书看。拿支笔,带上笔记本,蹲一角落里边看边记。记得有一次,一心低头看书,别人对着拍照完全不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英语顺利过关,如愿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就算当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算人才市场人满为患,我还是顺利的进入了一家软件公司。
接下来,公司与华为合作,入住华为场地。在华为狼性文化的熏陶下,又度过了四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努力就有收获,那段时间永远值得记忆。接下来又辗转两家软件公司,总体上是在拼搏奋斗。
转眼间,从进大学开始奋斗,至今已经二十年了,是奋斗的二十年。没有大富大贵,日子还算过的去。人生需要奋斗,宜早不宜迟。如果有什么后悔的,就是白白浪费了学习的黄金时代,专科起点,成了一辈子的痛。还好,有了奋斗的二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