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得学,然后知不足,然后就会自强也。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呢!咱们必须保持终身学习,才会常常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发愤图强,力争上游,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古二也不比古一简单,慢慢学吧!多读课文,多听录播课,功到自然成嘛!
今天学习古二的雨霖铃,作者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家中排行第七,也称柳七。年轻时常出入于歌楼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屡试不及第。后来在宋仁宗景祐元年才考取进士。历官余杭令、盐场大使等,终于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男女之情、风格偏于软媚,但也有不少描写都市风光和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作品。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柳词以铺叙见长,并善用俗语、囗语入词,雅俗共赏,流传极广,以至西夏人亦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侯,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