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你累了 说好的 幸福呢”——周董的这句歌词实在是适合描述公司在开始实行OKR后一段时间内的处境。好不容易赶走了令人头秃的“KPI”,又来了个“OKR”。

为了不让“爱淡了 梦远了”的情况发生,今天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OKR这种目标管理工具,和其他管理、考核工具、理念,以及落地过程中的要点,供各位老板、打工人、想打老板的工人(大可不必),相互理解、做好选择和准备。

要讨论OKR,就得同时看看KPI、MBO、KRA,拍拍西瓜听听响,好听就是好瓜(bushi)。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根据“二八原理”,只选取业绩最重要的几个指标进行考核(二八原理:20%的关键行为、人员,决定80%的产出价值)。
MBO(Management By Object),目标管理法。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理念。
KRA(Key Result Areas),关键结果领域。为了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
通过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
KPI考核“关键”操作,而不是全部流程,考核压力不容小觑,更偏向于独立工作,要求自由且自主;
MBO理念聚焦于成果,同时领导与员工一起制定目标,减少分歧,降低沟通管理成本;
KRA则聚焦于企业使命、愿景、行业领域等,面对管理层,较为宏观;
OKR管理聚焦于过程,结合上下共同制定目标和向上管理,通过追踪过程来保证结果。
聊到这里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对于员工来说,认命吧,不论走到哪都逃不过管理学,不论遇到哪种管理规则、工具,都需要学习适应,而关键还是在于了解自己、选择适合性格的规则和沟通环境。
对于老板来说,依然是做好选择最重要,不同行业、人群,适合的管理模式不同,如360度适合服务业、OKR适合互联网……而落实的时候除了不可避免的适应期,还要注意另一个较为细节的地方: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说,当一个人同时拥有两只手表的时候,反而比只有一只表的时候更不确定时间是几点。
套用在管理实践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能同时由两个人来指挥、由两个目标来引导。
因此,尤其在规模不大、需要新员工、产品刚起步的阶段,目标一致性、向上管理化繁为简、尽快确认岗位职责减少变动,尤为重要。
最后,为了避免歌词中“离开时的不快乐”,希望谦启提供的管理学知识和案例能帮到你。
小谦坚信有目标的个人、企业,终会发现适合自己的成长、管理模式。
祝顺利呀~
【关注我们,人人都是管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