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692701/058b6379e14bdece.png)
老子道德经开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个人认为,道可以理解为能感知的自然规律,多变是常态;名则可以理解为可观察的事物称谓,演化是常规。
名可见,可视为天干的具体外观;道只能感应,则符合地支的隐性特征,因此干支该能以名与道的概念进行解读,六十组干支搭配,于是带出了六十组名与道的显隐组合,意象万千。
名的背后有道,具体是什么道,除了要搞清楚,还要切实认知它对名的影响,以便全面掌握某组干支的具体含义与关系,才能合理地展开类比与引申,洞察天地人事物的丰富内容。
43、丙午名与道
丙为名,午为道;
丙午以丙火的辐射,对抗午火的升腾;
丙火照顾周到,午火臻达临界。
丙午两火相遇,分外眼红,丙火热爱满腔,午火喜欢攀比,虽然均属虚晃一族,两者却逃不过争妍斗丽的本性,丙火着力宽度,午火着眼高度,激烈战况,难解难分。
丙火的开朗乐观,在午火的刺激下,会显得分外夸张,反而会缺乏说服力,午火的礼仪与形象在丙火的围攻下,则会越发虚假,变成假象,仿佛典型的内卷闹剧。
丙午的美本来就是天赋,只要自然流露必能战胜一切,可惜丙和午都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了,形成自我斗争的紧张心理,以至不能全情投入,甚至一手好牌易被打烂。
五行基础义理:
丙火午火属性相同;
午火藏干丁火、己土,
分别为丙火的劫财、伤官;
丙见午状态为帝旺。
参考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参阅或浏览下列文集或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