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善风老师的《发现心智模式》里面讲述是将自己比如成电脑,通过不断的加载升级运行。
在梁宁老师就是讲我们比如为手机。我们先天不同,不同是在于操作系统,有人是安卓有人是IOS而有的是MINI操作系统。
后天习得的就是我们加载在电脑或者手机不同的APP,当我们情绪都平和的时候,可以流畅的使用APP,一旦情绪失控,就跟使用手机时候出现电量不足、内存不够又或者进水。那么加载里面的软件再有用,也没有办法使用。
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与是思考,正如使用手机APP的时候,也需要点击进入app才可以正常使用一样,但是情绪却是一瞬间。就如死机就一瞬间一样。
当我们满足就会产生愉悦,不满足就会不爽。所以满足就是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引用和菜头的一句话:
和人交往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重要:对方能否听懂你的笑话。听得懂,意味着彼此沟通将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听不懂,大家以后还是尽量少打交道为妙,免得比马拉松还累,简直就是耗神;听不懂还要反驳、呛声、抬杠的话,赶紧第一时间拉黑,否则按倒在地用拖鞋踩脸还是挺费劲的。
所以,我们人与人关系的刻度,就是彼此之间是否懂得大家的满足的点与不满足的点,彼此懂大家的笑话,和菜头这一段话可以通俗的讲到。
为什么我们会有兴趣的产生,那么就是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情一直会做下去,做下去的同时自己乐不疲惫,按照课程说讲述的就是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满足感。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兴趣上面,通过时间的累积。我们就会跟其他人渐渐拉开距离,我昨天说一万个小时候理论是伪命题,只需要加入到一定的边界规则,这样的命题也就会成立。
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适用于任何人与人之间关系链接,包含子女与父母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等等。
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狂热的宗教。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对于这一点我现在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没有任何事情是天生满足你,对应也没有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只要我们调整边界、处境、想法、也可以改变这个上面的论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