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个城市和我成长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太多的不同。从建国初期的200万人,到今天的3500万人,这个城市的成长如同汹涌的洪水,四下蔓延,突破了城墙的界限以及每个人的想象。
从中都到大都,从北平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北平,以致再到北京,历千百年如一日,自始至终一直居住于此的人,我想是极少的。明、清、民国、当代,自始至今这都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我非常喜欢的老舍先生在他的文字里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前尘过往、风土人文,但对同样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来说,他所记叙的东西我基本从未见过。我没在街道上听到过相声演员们学唱的叫卖,没在街头巷尾见过银幕上的茶馆,没见过中秋节满街叫卖的兔爷儿,没看过迈火盆的娶亲,也没见过撒纸钱的出殡。这些所谓北京的标志,这座城市里99%以上的人应该和我一样,与他们只相逢于传说。我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北京话。我可以在随便哪种北京话测试中拿到满分的成绩,但是从没遇到过至今仍把太阳称为老阳儿的北京人。
这座城市即使是在他最被人怀念的时候,也没有停下脚步,他在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抛弃过往,不断的旧貌换新颜。城墙,拆了;四合院,拆了;舞榭歌台、宫殿寺庙,都已经被拆或者将会被拆,那么这个城市留下来的是什么?是人,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并深爱这座城市的人。
在这个城市里生存的人们,从来都不轻松,就像高晓松在《一个北京人在北京》里写的,“我是个北京人就生在长在战场上”。即使有所有人都羡慕的户口或者升学条件,北京人还是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这座城市生存下去。相对于逃离北上广的喧嚣里,想着过不下去干脆回家的人们来说,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故乡、祖籍是个传说,是个缥缈的影子。北京人,就在这里,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和这座城市在一起。
有一次在街道上,我听到摆摊的菜贩在训斥自己的孩子,让他不要忘本,要记住自己是山西人,小孩子不大,却大声说:“不,我不是山西人,我是北京人。”这让我想起成年以后和父亲的曾有过对话,父亲要我牢记我是湖北人,只是生长在北京,我生平第一次反驳他,不,我不是,我是北京人。这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只要你喜欢它,想留在这里并为之努力,这城市里就有你的位置。
谁能来代表这样的北京人呢?国安。国安,没有天坛、故宫或者长城那样漫长辉煌的历史,满打满算这个名字从92年开始也只存在了26年而已,与提到名字就想到背后企业集团的俱乐部不同,提到国安,你能想到的就是北京,是北京人。国安是这个城市的象征,确切地说是这个城市人的象征,因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人更宽的河。
国安代表着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对这座城市的依恋,他不像故宫角楼,只是静静在那里看着花开花日落月升。只要你想,他就在你的生活里,和你一起在风沙里战斗、在雾霾里战斗,对着四面八方呐喊:“跟丫死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