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条消息:
打车到清华,车上聊某人前几年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出租车大爷默默听了很久说: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但我就是一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你们清华北大毕业,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真的没有希望了。
这个消息有偏激之处,但也是写实的,也因此想写下这篇文章浅谈一下国家的“未来”现在是怎么想的,身边个例。
其实只要对社会有贡献,都是国家的未来。不过大家潜意识里的“未来”就是考上好大学的栋梁之材,但毕竟考上清北的是少数人,在这里就把“未来”扩大到“985”高校范围。
01.
有感而发,问题很简单,只问了身边的这三位好友,都是大学生活中的普通学生。
清华大学直博生 武汉大学研究生 复旦大学研究生其实小时候想的特别简单,被问到长大了想做什么,三个字“科学家”,就是想要发明出来先进的技术报效国家,当时甚至连要研究什么都不知道。
但慢慢长大,父母对自己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我高中三年,我妈妈在学校附近租房租了三年,开始是姥姥姥爷照顾,后来专门请人来照顾我生活。都说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但是高考我的压力来源是如果我没考好,这三年算什么,父母的付出算什么,幸运的是正常发挥考入一所985高校。
成为别人眼中祖国的“未来”是能让父母感到骄傲的,可以来到一线城市高校读书学习,但是“未来”迟早要步入社会的,也要吃饭也要有地方睡觉也想让父母一直骄傲下去,总不能成了“未来”后为在一线城市立足反过来拖累父母,但回家乡又似乎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别人眼中的“未来”也不过如此。
这是身边很多同学的想法,毕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考虑问题要全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也是必须的。
身边的一个学霸,大学四年,三年冬天他都是一身衣服,年年国家奖学金,最后被北大专硕和人大学硕同时录取,如果有一个好的家庭条件,简直是人生赢家,但事事哪有那么完美。父母从农村供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一直期望他可以早日工作,可以领着全家从农村走到大城市。读专硕学校好时间短学费高,读学硕学校也好免学费但时间长,确实因为学费问题,他最后选择读学硕。
确实从长远角度看,如果专业更好,还能早日工作,即便是高学费,以后可以挣回来的,可以借,但是首先人都有自尊,越有能力的人有时候越不喜欢依赖别人,其次一些父辈的人毕竟在农村一辈子,是有局限性的,最后如果借都借不来呢。
这篇文章还没写完,今天早上就看到新闻,“北京楼市调控升级,实施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60%”、“广州本市户籍单身限购一套,非户籍社保3年变5年”、我的家乡郑州也出台了“凡属补缴且补缴日期在2017年3月17日之后的社会保险证明、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不再作为购房的有效凭证”。
在大环境下,即便是祖国的未来,也要有生活的基础,才能在各行各业更好的工作。
政策02.
其实现在在一线城市有房产的人大致是三种情况:
一是本地人;
二是在08年之前买房的人或在父辈资助首付下买房的人(外地人居多);
三是有钱到不在意房价的人少数)。
之所以分这三种情况,其实是想说在现在的房价下,很多情况和以前大不相同。
以前感觉资产百万,可以富足安乐生活一辈子,但现在在一线城市连厕所都买不起;
以前感觉有辆车开,可以在乡邻面前炫耀许久,但现在车已经多到限号仍堵两小时;
以前唱带你看大海,能让我们自由自在地恋爱,但现在歌词都是给你买最大的房子。
时代在变化,标准也在变化,因此在现在拿出来以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在体制内工作就一定安逸吗?好学校出来就一定拿高工资了吗?成为祖国的“未来”就不能考虑房价了吗?
浦东新区03.
在这里想到家里的一个亲戚,按辈分我是要喊叔叔的,听长辈说他学的是建筑毕业后自投简历,先去深圳后在广州安定下来。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辈楷模,在2000年的时候有这种觉悟和举动,怪不得能在一线城市有稳定的工作还独立买房。
结果今年元旦有事去广州见这个叔叔,从广州南站出来后开车直接上了高速,大概一个小时多一些,到了佛山市顺德区下车,又开到了北滘镇,虽说在南方城市之间的界限不明确,但这也绝不能说是在广州买的房。
吃饭时谈论广州房价,叔叔说广州市内他不太了解,北滘镇这边房价现在大概一万五左右,当时买的时候8000,其实这不如内地二线城市的房价高。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不能理解背井离乡,远离双亲,在外生活十几年,现在在一个镇上居住,儿子到10岁只去过广州市内三次,年过40被刚毕业的年轻人领导,随时面临被裁员的压力,这种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每个人的观念不同,虽说不理解,但这种在外努力奋斗是值得尊重的。可面对他所说的,现在在一线城市读书,将来在一线城市定居是必然的事情,当年我们条件不好都能走到广州,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留不下来就是自己不努力这种说法,不认同。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自己达到自己所说的标准,再来要求别人。
04.
首先谈了部分祖国“未来”的心理,其次谈了现在的标准在变化,最后是父辈对在一线城市读书工作人的错误理念。其实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压力的来源所在,在外工作辛苦,如果连亲人都不认可不理解,那可能焦虑抑郁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没有做问卷调查,不能得到大致的准确数据,想法只是来源于和朋友之间的聊天,因此不能以肯定的语气说出到底在“985”高校中别人眼中的祖国的“未来”,选择“的是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其实每个人做出的选择都受自己独有的环境因素所影响,留在北上广不容易,下决心逃离北上广更不容易,因此不要以自己想当然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努力。
我个人希望在毕业以后可以去北京感受两年到三年的时间,有好的机会留下奋斗,没有好的机会,不必强求。
图片---个人拍摄及截图
文章---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