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明天我要在这边讲课了,没错,在这……晨山……。这个声音从早上敲定之后就一直充斥在我的脑海里,叫嚣着,盘旋着,让我没有精力去应付其他任何事情。想到一个个洒脱争先的晨山数学老师,我,好像有点自卑。
我对自个竟是如此的了解,太想进步,每次却都差强人意。这次本来决定两难,那个“超我”突然推了“自我”一把,“本我”就站了出来,说:“我来吧。”于是,挑战来了。跟我一起讲的是晨山的老师,何老师说要同课异构。所以,各自准备。
从中午饭后回到宿舍,把带的资料摆了一床,教材,教辅,笔记本……只有这么一下午,丝毫不敢怠慢,看时间午休结束,我带着初稿去找朱老师,朱老师很真切地跟我提了很多建议,我的思路清晰了,大框架出来了: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的是这种做题方法,而不是解题本身。一瞬间,感觉到了幸福。
这时张浩老师群里说,王印老师(一个机械专业的科学老师)要带着学生去后山找种子。机会不多,便跟朱老师火速地赶上了队伍。
与王老师在餐厅邂逅说起王印老师,他神似我的一位同学,初见就有种很熟悉的感觉,陈校评价说:这也是南明的一个“神人”,不管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刚来一年就凭手工课程拿到了南明的首席教师。王老师的吸粉能力我算是亲自领略到了。很健谈,很博学,对我而言,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以下为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不是蓝鲸,而是一种真菌,一个就占地方圆几十公里。我们平常吃的蘑菇,别看它只露出地面小小的一点,那只是它的生殖器官,是它很小的一部分。然而我们课本上看到的那些真菌,蘑菇,都是那么一点点,其实是有问题的。
我们说的北方的蝉,它的幼虫在地下有3年、5年、10年的都有,它爬出地面可能只有1天的时间变成蝉,蝉再有几十天的生命时光,它产下自己的蛹后就死掉了。这几十天跟它在地下的几年来比是一个很大的差别。
课本只教给孩子一个知识,它为什么是这样,是我们需要带孩子探究的东西。
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不需要,它在海里面的环境全是一样的,它不需要输导组织,不需要分化出根茎叶来。
几亿年之前,有恐龙的那个年代,因为植物的兴盛,氧气十分充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个年代有大型动物,大型植物,一只蜻蜓长到鹰那么大,有一米多长,因为氧气充足。
那个年代真菌还没有进化到去平衡这个二氧化碳。植物进化出的那个木质素,支撑它长的越来越高,然而它越长越高,需要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真菌花了五千万年才进化出能分解木质素的结构,这期间就导致植物把空气中得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封锁在体内,煤炭有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像学校的后山,落叶一般情况下有3厘米厚,那十年以后,按道理讲,应该乘10,是30厘米厚,但是我们每一年见它其实都是3厘米厚,这其实就是自然界的一个平衡。
王老师说到兴奋处拿出了自己的神器--一部改装的手机并展示了一些他的作品。
一个我不知道该称什么的神器 张老师镜头下的小生物 晨山行 Day2 晨山行 Day2 晨山行 Day2 晨山行 Day2思路有点跑偏,没办法,王老师太神奇了,我就老想把我遇到的轶事都讲一讲。哈,回到我们集合完毕,王老师发布任务让学生跑步上山到指定地点集合找种子,一声令下,学生都跑不见了,我们五个也是在后面跑啊,这感觉真是贼刺激。
王老师发布任务 五人组跑步上山孩子们找种子啊,橡果啊,松果啊找的不亦乐乎,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王老师说该走了的时候,张老师很童趣地嘟囔了一句:“啊,还没玩儿够呢。”带着不情愿,大家还是很乖地带着战利品往回走。艳艳晃了晃袋子,特别可爱地说回去要解剖。后山上的树长的郁郁葱葱,跟深山老林似的,山路弯儿很多,离得稍远一点就看不到人了,加上前些天可能下了雪,显得潮湿难走,朱老师打趣到:“在山里真的得靠喊。”大伙都笑了,雪儿说:“我在信阳的时候爬过很多山,但是真的走这种没有台阶的山路,看到这么多东西的还是第一次。”
孩子们寻找种子 晨山行 Day2 晨山行 Day2 竹林 传说中的“黄马褂” 艳艳的“战利品”晚餐后,偶遇了踩着滑板经过的吕老师,又遇见了趴在墙上找角度拍照的王老师,特别开心地加到了王老师的微信,感觉开启了一扇新世纪的大门。王老师还有十五分钟空余时间,带我们参观了实验室,有生命的真菌,满桌子桶装的苔藓,还有长毛的“豆腐”……王老师拿出来他3.0版的神器,给我们开眼,实拍了一把。
一日三餐 滑过的吕老师 “藓类”集装箱 王老师拍摄参观完了之后,王老师去忙了,我们回去路上,偶遇了一位帮孩子吉他调音的数学老师,盛邀之下,他们合奏了一曲,很美妙,晨山真是处处有惊喜。
晨山行 Day2结束了这一下午的采风,大家又来到了张老师和朱老师的宿舍教研,大家针对我明天要讲的那节课,提出了很多的建议,真的非常非常的感激。希望明天不辱使命,对得起大家无私丰献的脑细胞。又快1点了,晚安。。。
宿舍教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