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一路欣喜。龙美和晨山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想了想,五个半小时的高铁,加上汽车路途,足有7个小时。空间的问题与时间的回答,不自觉又联想到了张老师的时空混沌,这节课曾经震撼过我的灵魂。
一路上挺伤的,想看一下巢湖,去了趟卫生间回来发现已经过去了。想领略一下长江,瞪着眼睛不敢放松,然后被沿轨的铁架子挡的严严实实,啥也没看到。
然而抛却这些,沿路的风景还是挺美的。艳艳不自觉地发出感慨:“车从山里过。”我饶有兴致地接上了后半句“人在画中游。”
窗外如油画的美佩佩校长曾经说:“我要把你们都送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感谢这次机会,我们来到了安徽,来到了晨山。
五人行 自拍三人组到了晨山之后,吕老师带我们在校园里转了转,这所坐落在一个度假村里的学校,一进去,一种返璞归真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瞬间仿佛至若山林。之前干老师赴龙美共读时曾提到:“你们冬天来可以去爬爬晨山学校的后山,里面有很多珍稀动物和珍稀植物,很值得一看。而且蛇已经冬眠了,你们遇见的机会很小。”这次接待的吕老师又给我们传授了捕蛇大法---潇洒地形容他偶遇竹叶青(一种蛇的名字)过程:用捕蛇夹,夹起来往山后一挑。听的我们一愣一愣的。
教室窗外的小池塘去听下午的数学课之前,有四十分钟的自由时间,我们去转了转其他的教室。先来到了七年级,孩子们在上地理课,首先映入眼帘是:学生人手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地球仪,教室后面整整齐齐摆放了一排吉他,这场面着实让我大开了眼界。学生丝毫不受我们这些“外来人”的影响,自主的寻找位于东西半球的国家并交流。
我们来到飞鱼教室,观摩了一节数学课,何立泵老师的单元试卷讲评课,让我收获良多。我觉得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堂颇具仪式感的数学课。从讲评--揭示做题方法--跟踪练习--颁奖,这一节对我来说容量巨大的难题讲评课结束了,何老师自己评价说自己前面还是浪费了些时间,否则可能会更从容。在数学教研时,何老师说起了自己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然而课本的教学进度已经近乎结束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还想提一下的是青鸟教室,这个与龙美重名的一间教室,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鱼缸,然后是挂着各种童话剧服得衣帽间。教室前头语文老师在指导孩子们排演童话剧,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小鹿”,当语文老师念到灰姑娘辛德瑞拉被小鹿撞倒时,“小鹿”竟自告奋勇地给灰姑娘打了个样,教她该如何戏剧性地摔倒。
晨山行 Day1在操场的拐角,有几间古朴的房子--陶艺室,很多孩子的陶艺作品陈列在教室后面的木架子上。房间里挂着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工具。陶艺老师说不光是孩子们对陶艺课很热衷,老师闲来无事也会来过一把瘾,亲自动手烧制一些陶瓷。
晨山行 Day1绘画室就更不用说了,一进去就觉得有一种艺术氛围充斥左右,让人不敢大声讲话,甚至走路都不自觉地压低声音。在吕老师的介绍下,我们看到了墨迟老师为那只越狱出逃的树蛙留下的作品。今天的共读,有幸目睹了这位“翩翩公子”,年纪尚轻,神采飞扬,长发,扎着辫子,在座位上歪斜着,果然非常不羁。后来听说这位老师93年生,只比我大了一岁,瞬间觉着自个像是看见了别人家的孩子。
晨山行 Day1宿舍采光很好,透过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山山水水。
晨山行 Day1今天压轴的重头戏,周三分享与共读。听了一位舞蹈老师对于舞蹈的热爱陈词和一位体育老师跟一群“背包客”孩子们发生的种种故事,三位赴运城学习的教师总结分享以及陈校长与干校长的点评。陈校长很感性地表达了对新教师成长的希冀,以及对老教师传承南明精神的渴求。干校长则讲了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比如皮亚杰最核心的教育理论--图示(也称认识或偏见),任何人认识事物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图示、一套程序。图示还有两个延伸开的概念,一个叫同化,一个叫顺应。能用图示(也就是结构)去认识事物的过程叫同化,并用“马”做了范例,引出了“大马,小马等”,这是同化的表现。那如果出现跟它相关但是利用图示解决不了的,比如:“人头马”、“独角兽”、“飞马”这些事物的出现,原有图式遭到了破坏、瓦解,需要调整结构,去顺应事物得到发展,就叫做顺应。并利用此概念剖析了运城之旅的“深度语文”,为什么你的一堂语文课下来很枯燥,但是别人讲下来会觉得还挺好玩?为什么这个文本里面隐藏的东西你没有看出来?这些都是对我们已有的旧观念提出了挑战,鼓励大家去顺应,去突破。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干老师对课堂上孩子注意力的聚焦,他说:“老师连续五句话打不到学生的灵魂处,他就开始发呆了;连续十句话没感觉,他就开始睡觉了。你说的都好,他一点都没感觉。所以孩子的眼睛一灰,就意味着你的话,在他的头脑中没有泛起一点涟漪。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针对某一知识的对话。”我想:这是不是就跟之前我们教育学里所学的,学生是作为主体,教师是作为主导是一脉同源的。教师不能让孩子丧失遭遇问题的机会,而是要让他们经历那个过程。当学生真正陷入问题泥潭,不能自拔时,而教师可以通过对话,逐步引导,启发他们突破图示,构建新知识,达到顺应。而就在这个不断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不断问题与答案推挡的过程中思维“动”起来了,的确也就解决了注意力的问题。
周三共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