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完饭经过楼下小广场,发现那儿聚集了好多人,站定了一会儿,耳边传来熟悉的音乐声,《余生是你》。没啥好惊讶的,大学中总有一些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处于纯粹的对音乐的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组成一个乐队,出没于校园的各个角落,为他们的梦想赢得掌声。想着自己网课还没看完,我就迈开了步子,经过一群人的时候,我瞥见了其中三个人戴着厚厚的头盔,身着厚厚的棉袄,膝盖上还带着护膝,旁边依次停靠着摩托车,是送外卖的小哥。我多看了几眼,其中一人两指拿着烟,没点燃;一个手拿手机,远看不知是在拍照还是录视频;另一个只是单纯看着,眉头舒展。看上去三个人是刚送完外面,在此稍事休息。
是什么时候留意他们的呢?图书馆里是一群埋头学习和抬头看书的人,操场上是一对对的小情侣和走路、跑步的人,食堂里的窗口里是阿姨和的大叔们,教室里是记笔记、玩手机和睡觉的人,每天我都能看见好多人,大部分是跟我一样求学的人,他们大多十几二十岁,青春阳光,或背着书包,或捧着书本,或拿着足球,或者成群结队的去找乐子。而我所看到的来学校送外卖的人,他们显得格外孤独。
年龄相仿,境遇不同。我以为,一个人来到自己向往却不属于自己的地方,会感到新奇,然后是孤独感。专业原因,我一周有三天假,其中四天至多半天课,再加之宿舍距食堂尚有一段距离,而我本身又比较宅,所以我经常点外卖。每次下楼拿外卖的时候,都能看见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穿着便装,从外卖小哥手里接过食物。吃了一年多的外卖,我发现送外卖的大多是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或稍年长的年轻小伙。他们大多穿梭在这个城市的边边角角,忙着奔赴一单单的买卖,一笔成交,就调转车头去迎接下一笔订单,但偶尔也会停下去看看这些大学生的生活。好比今天晚上我看到的广场上听歌的三位。记得还有一次晚上去拿快递的时候走的比较远,与我同行的一个同学指着操场说:看!竟然有外卖小哥在我们学校跑步诶。说实话,当时真的有点惊讶,下午五六点钟天空还是蓝的,太阳微弱的光只有一丁点的热度,可以清楚地看见操场上的一点黄色,美团外卖的标志。不知他有没有遭受异样的眼光,但看小哥匀速又强健的步伐,自然跟我一个只在黑夜中跑步,怯于穿越人群的人是不一样的。在一所普通高校念书的我去北大、南开的时候,感觉别人家的学校格外大,特别是校园门口那几个大字格外有分量,感觉自己长了见识,又感觉自己受了限制,因为终究不属于那里。而我从夜晚在广场上听歌的外卖小哥脸上,看到了当初和我一样的表情。也许是个例,但我相信这个年纪,每个人都有故事,我们故事中的他是送外卖的,他故事中我们也许是遗憾的过去或者另一种可能的将来。
校园里的车很慢,马路上的车很快。我们学校位于郊区,大概学校太穷,教学楼等实际建筑物几乎无法占领学校,大部分都是宽敞的柏油路,可以两三辆小汽车并行。路边也没什么安全标语,但每次走在学校听见来自外卖小哥的摩托马达声格外平缓,未曾听说过学校发生过什么交通事故,但每次看见摩托车缓缓地驶过我身旁,听见外卖小哥带点口音的普通话,大声喊着“同学们,让一让啊,小心,让一让”,我就再次感到温暖的烟火气息,属于人间,让人想到食堂经常关顾的某窗口阿姨给的菜分量很足时的笑脸。
我发现很多跟我一样下楼拿外卖的人接手食物时都会跟小哥说谢谢,但是我从未听到过有人效仿微博里说“谢谢小哥,回家路上注意安全哦”,也并未遇见过网上那些很赞的给小哥送爱心手套的情况,自己一直想尝试一次,但一直都没敢迈开那一步。直到有一天,因为点餐时出现了一点问题,食物送来的时候跟我预想的不太一样,就跟那个外卖小哥多聊了几句,最后他走的时候我鼓起勇气说了句:最近天气比较冷哦~小哥送外卖的时候多穿衣服哦。 小哥先愣了几秒,然后给我给了我一个很大很灿烂的笑脸,说了句:嗯,我们送外卖的不怕冷。这样的善意不是第一次被笑容回应,而是久违的感动。久违地关心一个陌生人,久违了。
希望那些穿梭在高校里的外卖小哥们能从校园里找到他们的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他们的故事里学会感恩找到感动。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