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孩子,学习了这么久,虽然有了很多的突破,但在某些关键的卡点还是没有能够穿越!也由此看见了自己一个深层的模式:过度承担,或者说越界!总习惯性的替他人考虑!是为了讨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呢?也可能两者都有。
周五晚上直播的时候,跟梁老师沟通这个部分,自己总是不能彻底的相信孩子,总会不自觉的担忧,有害怕!梁老师说:是没有找到那个思维的底层源文件,所以透过调整自己的状态来与孩子相处,不彻底,在那个压力状态下那个模式还是会出来干扰。
周六的时候,跟师父沟通,有关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
丁元英: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在修行的路上,就不要说你的命运了,也不要冲着那个目标去修炼。悲喜荣辱,哪个是前生注定呢?
智玄大师: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
只有觉悟的人才知道自己的天命,修行一定是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取得真经。悲喜荣辱,都是有因有果呀!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这段话是丁元英说的,到底是道家的明心在先,还是佛家的修为在先呢!我也一直在思考。亦或者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明心和修行其实可以同步,可先可后可同时,一下子就不必纠结了。
就好比我支持孩子,我可以放手,我也可以抓,抓和放手可以并行使用。我想要的是放手,那如何做放手呢?就是探索自己的底层的思维模式。跟梁老师教练一下。
然后跟师父谈到,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等靠要,和为自己负责任。弱势文化“等靠要”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劣根性,20年前我就跟它斗了一次,但看上去我认输了,或者是路径不对,没有找到法门。如今,再次面对,我可以调整,但是相信自己,为自己负责任的勇气,还是会被模式里的依赖所干扰。想有一个人可以依赖和支持,这好像对于我,已经是多年的模式。我可以调整的是什么呢?适时依赖或者选择性依赖,这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反观今天跟儿子的发生
约定好9点去公园锻炼和学习英语,起床的时候,说:再睡5分钟。我看着出门时间临近,情绪再次被触发,但这次没有被带走,而是回到自己,内观自己为何会这样有情绪。看见了自己对约定的执着,以及没有对他的好奇。想要去控制他,让他按照我的期待发生,我才能获得安心。他其实更喜欢被窝和没有睡好,但还是起来跟我一起去了,这是他对约定的执行。我看见他做到的,也可以让他体验我拖延兑现约定的体验。
还有在公园里读书,我不能要求他,我就示范给他。我看见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英语上,而是一直沉浸在历史上,我的担忧就慢慢的升起来,我知道要想学好英语,这个练习的过程是一定不能省的。他现在的行为明显是相反的,我就会着急。可是这正是练习放下责任的好时机,我要相信他是可以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如果我替他急,他可能就会对抗,反之把他的责任还给他,也许他才可能真正为自己考虑。也行那个跟我期待有差异,也许那个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得尊重和接受。我不可能替他承担,这样也许我才可以真正轻松,才可以真正让他成长。
心里会有忐忑,会有不确定,我做我能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