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剧中人物排行榜:父亲--作者--大哥--母亲--小哥
父亲
但凡没有被爱过的人,大都是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的。父亲早年命运多舛,他的一生中情感输入几乎为零,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他的情感输出的方向和方法上的扭曲和失衡(这里有个细节,妹妹不小心关门把小哥的手挤伤,父亲就把妹妹的手也打到同样鲜血淋漓,这个可以说明,父亲其实是有极严重的心理疾病和心理缺陷的)。
父亲背负家族振兴的宏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在现实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他必须要有所选择和侧重,必须要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到最有天份的孩子身上,才能确保利益最大化。所以父亲的重男轻女,以及重小哥轻大哥是在社会和个人思想局限,以及理想与现实权衡下的必然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
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最后造成家庭情感撕裂的主要原因,或者不是必然因素。
我觉得,在事情发展进程中,父亲犯过一个重大错误,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家庭问题----盖房子(全村首屈一指的房子)。
盖新房用了两三万块钱,当时一个孩子每学期学费只要几百块钱,如果不盖或者不盖这么好,战略资源应该足够,或者可以大大缓解战略资源的严重不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倾扎。所以我觉得盖房子是父亲战略目标选择上的极大失误。从投资角度来说,是严重的资源配置错误,最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不然有这两三万打底,加上父亲这么能干,三个孩子根本不会有资源纷争的吧?后来为了小哥考公务员,父亲终于想到了卖房子,也最终全面实现了家族理想,同时成就了父亲的一世英名。但是正是这一盖一卖,造成的悲剧后果无可挽回)
客观评价父亲这个角色,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愿意把他放在人物排行榜第一位,因为他很大程度受限于社会和个人认识局限,以及自身思想缺陷。最主要的-----他一生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居功至伟。最最主要的-----他是全剧中所有纷争中唯一一个不是为自己的人,唯一一个。他,不是为自己在战斗!
作者
作者是最悲情的角色,也是全文最温暖的人物。她是这个家里唯一一抹亮色,唯一一个愿意委屈自己,成就他人的角色(父亲也是成就他人的角色,但是他不委屈自己,他只委屈别人)。长期被父母忽视,被哥哥欺负戏耍,有严重的早期心理创伤,同时也造就了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自己命运进行不屈的抗争。
如果要选全文最强大的人物,我觉得应该是作者(最柔弱,又是最强大------一点都不矛盾),原因如下:
第一,作者是从心理上打垮父亲这个强大对手的唯一一个人。两个哥哥力量比她强大的多,但是哥哥们的抗争无不被残酷镇压;唯有作者在绝望之下,以父亲绝对意想不到的,最不能承受的方式,朝他的软肋一击致命。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关键时刻敢于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没有人不害怕,哪怕强大坚硬如父亲。
请允许我向你致以崇高的敬礼:你这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蔫人出豹子啊!明明是个强人,却天生一副怂样!
第二,尽管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她却没有抱怨,用自己默默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父亲计划之外的意外收获。并且作者在很长的一段人生历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反思人生,选择对过去报以谅解和包容,慢慢成长为广大读者心中慰籍人心的治愈系女神,未来中国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思想之强大让我等男儿无地自容。
不是每个人都有向死而生的勇气。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我----服你!
大哥
我想父亲一再给大哥强调,养你到18岁,并不是对他的遗弃。父亲的考虑是完成对他的基本责任,还要集中精力培养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人。现实没有太多资源,能够一直持续的用在大哥的身上。大哥对命运的不屈服,以及和小哥相比之下的巨大心里落差,造成了心里的严重不平衡。好在大哥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人生逆袭,作者家里确实都是强人。如果三人能够平分到三个不同的家庭,可能成就的事业比现在都要更大。但是人生不能假设,怪就怪你家人都太牛逼,几个强人生在同一个家庭,相爱相杀在所难免。
我之所以把大哥放第三位,除了他也足够强悍以外,最主要的,我从他身上,也看出了些许的温情:
妹妹辍学,大哥给妹妹说,毕业挣钱了就送妹妹去更好的学校。------他的话未必全是套路,应该当时当刻这句话是他真实想法,是有温度的。否则,这句话他根本不会说,面对妹妹的委屈,他应该事不忍的,只是后来剧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能掌控的范围;
投票决定妹妹是否继续上学。大哥说“上不上都行,如果不上的话就去学门手艺”-----这句话有他在既定事实无法改变前提下的明哲保身。但是即使结局无法改变,他还是有为妹妹的前途考虑;
另外一句题外话,我觉得大哥的绑架勒索案是很值得玩味的,他是有周密规划和细致考量的。他当时应该已经到成都读过书了,并且在市里也读过,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要想找个比茶厂老板更合适,更有钱的勒索对象轻而易举,并且以他的头脑更能保证成功率,还不容易暴露。那他为什么非要在家旁边,在父亲眼皮底下作案呢?-----因为勒索茶厂老板不管成功与否,他都是安全的,乡里乡亲的,都不可能因为这点钱真让他坐牢,他父亲会搞定一切。另外他应该是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强烈不满,用自己的方式对父亲施以最大的羞辱。
母亲
母亲这个角色是最应该被寄予厚望,也最让人觉得遗憾的,她本来是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的。用爱抚慰丈夫心灵的创伤,用母爱去弥合子女心里上的裂痕。然而,并没有。反而由于她不断的在孩子面前诉说,他们的父亲是如何不好,可以说对家庭矛盾和对父亲的固有印象里面,母亲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的。她是家庭里的旁观者,是家庭矛盾的局外人。她的母爱是缺席的,在家庭里是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
关于下跪事件,对作者自尊的伤害当然是巨大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并不是母亲的错,或者说,她并不能认识到这是个错。并不值得肯定,但是也绝不该被鞭挞。当一个弱者利益被强大很多倍的对手侵犯,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唯一能做的就是借助更强大的力量,去打败这个对手。为了让这个更强大的力量对她施以援手,她当然要使用一切手段表明自己受到的不公和委屈。这个只是弱者在冰冷的社会丛林中必然的生存法则。并且她只是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并没有侵犯别人的利益(在作者后面部分对她的声讨中,我也没有看到她有侵犯到其他人的利益,她只是有自身不能改变的局限,她很缺乏安全感)
小哥
全文中我对小哥的角色是最失望的。不可否认他确实天赋异禀,他确实具备取得更大成就,更能帮助家族振兴的所有素质。但是可能是他过早显露出了过人的天份,导致父亲对他不加掩饰的偏爱,导致了他的极端自私,心安理得的觉得所有人都应该为了保全他牺牲自我。
如果说导致家庭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父亲战略投资失败,那小哥的所作所为就是压垮了家庭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房子盖好以后,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接下来小哥的自甘堕落,更是雪上加霜(高价上高中,以及贪污案导致家庭亏空)。这也间接导致了大哥的出走和小妹继续读书变为泡影。他对家庭有限资源的过分霸占,严重压榨了兄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妹妹自杀以后,他的言行,更是让人脊背发冷,深深绝望。
尤其想不通的是,投票决定小妹是否继续上学的时候,他是已经退学做了代课老师的,此时他是完全可以和父亲一起,继续供小妹读书,并对大哥施以援手的,但是他宁愿赌博输掉,都不愿意这么做。还有就是小哥作为利益最大获得者,也觉得自己被家庭深深伤害,多少年后都不愿提起家庭和父亲给他的创伤,这个让我尤其想不通,父亲对他可是关爱有加的啊
当然作者的文章还没写完,也没有看到后来小哥成年以后的言行,希望他能像大哥一样大逆转,改变我们的看法。但是就故事进行到目前为之,我确实只能把小哥放到最后一位。
对于年少时期的巨大心灵创伤,人们的最本能的自我防御机制就是压抑,让它进入无意识区域,不去想,不去触碰它。但是这个也是最消极的防御机制,因为它本身并没有消除,只是暂时被隐藏。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坚强面对,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通过对过往不断反思,放下怨恨,选择原谅和包容。祝福作者的努力达成所愿,也一定会,挺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