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睡的并不好。中间醒了好几次,不知道是因为一个又一个梦,还是没开空调太热了。挣扎着8:37起床了,草草洗漱后去给孩子们上本学期最后一节课。是的,这意味着我早晨的作业又没写。大抵上我很难用这项为小组获得分数了。认怂。
哦,我早晨起来量了一下体重,比昨天早晨重了8两,比昨天晚上轻了14两。那就还是算重了吧。然后中午下课,上地铁刷了一下21天大群里的消息,发现有的同伴重了,有的同伴轻了,然后重了的同伴中有些看起来情绪不大好。
那我来说说我对这个21天oh卡减肥项目的看法吧。
首先,我注意到,轻的多的,有几个是组长,包括班长。我们要注意这个事实。因为她们和我们基础不一样。她们的底子和理解程度不一样。她们应该在开课之前已经接触oh卡有一段时间了,而重了的那几个同伴,我猜,是不是第一次接触oh卡?因为基础差异,在同一个努力程度下,造成成绩差异,这在任何领域里,都再正常不过了。而且,我大胆的问一句,重了的同伴,昨天,没少吃吧?我没有恶意,也不想说服任何人,我只是一个普通学员,我也没少吃,我也重了,我只是试图去接近真相,如果看了让谁不舒服了,那,你就别看了。
其次,如果我上述原因猜测的有道理的话,希望组长在表达自己瘦了的同时,换一种方法,要照顾到那些没瘦的又急吼吼的想瘦的同学的情绪,组长说自己瘦了几斤几斤,只会让她们更焦虑,更着急,一丁点都不会鼓励到她们。不信,你换位思考一下试试。
我看到群里上了两天了课,非常焦虑自己这两天没瘦的同学,脑子里突然浮现出 过秦论的一句话,奈何取之尽辎珠,用之如泥沙。奈何吃时狂吃,胖时狂胖,却期待一天两天就会瘦?这是对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挑战。那同学们又为啥会有这样的期待?因为招生宣传的时候,上课表达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传递了这种可能性。让同学们有了这样的期待。
比如,刚建组那天,组长问我们,你们21天想瘦多少?有人说八斤,有人说十斤,有人说15斤,群里大家都很振奋。我当时觉得有哪里隐隐的不太对劲,21天,在完全配合和投入的前提下,自己想瘦多少就能瘦多少,愿望说了就能实现?这不太科学。然后组长说,说的都挺好,我倒看看你们能瘦多少。呃,皮球踢回来了,那主要还是看我各人努力呗,那和健身教练有啥子区别?
整个对话对话的过程,我没有参与,我内心里更希望听到的开课语是,同学们,参加这个课的,21天后,最多瘦了多少,最少瘦了多少,结束之后还有继续瘦的,当然你们也有可能突破这个范围哦!我觉得这样容易让大家有一个平常心。马老师的海报说从160到98.5,海报上还少印了一样,那就是,用了多长时间,我想,不会是21天。
我相信马楠老师一定有过不少成功案例,瘦了的,瘦的多的,瘦的快的。可能性一定是存在的,否则她不会开这个课。但我也相信,个案处理和群体上课的效果不一样,线下面对面和线上直播不一样,当样本数据变大,样本差异大,样本数据多样的时候,结果也会不一样。
我是相信oh卡的特别作用的。我看到群里有同学说,朋友里有人针灸成功,有人运动成功,有人节食成功等等。我觉得oh卡和这些不一样。我妹妹曾经针灸减肥80斤,两天只吃一顿饭,反弹回,100斤。我拔罐节食减肥药15斤,反弹回30。原因就在于,这些方法,不问你的心意是什么,就让你咬牙坚持咬牙忍,拼命忍。你我若是有毅力的人,谁也不会到这来。马楠老师之所以不强调节食运动,我觉得,就是不想通过毅力这种东西去控制,去辛苦的忍耐,去痛苦的割舍。她让你看清事情的本质,然后乐呵呵地做了,觉得心理舒坦。
我猜,21天的oh卡过后,最大的收获应该不是21天之内瘦了多少,而是在此之后,你没那么想要吃红烧肉巧克力,跑步游泳也很开心吧。
别给自己设限。一定要在21天怎样怎样。别给自己压力,不瘦会不会拖累小组。我们就乐呵呵的听21天oh卡课多好啊。
2012年我参加考试,压力大到哭,我学弟告诉我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下课后简单看看微信后,关了屏幕,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一场,冈仁波切。
你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愿大家早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