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人与人如果产生大的冲突,人们会向司法机关控告或起诉,而在学校,孩子们则会向老师告状。
细数起来,年级不同,告状的内容也不同。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老师,他骂我衣服好丑;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拿我的笔;老师,他不和我玩……而且频率还高,一下课办公室里气呼呼的孩子络绎不绝。
进入三四年级,孩子们的告状内容变成了这样: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让我和他坐一起,我受不了了;老师,有两个同学打起来了,你快去看看;老师,他把我的杯子摔碎了……告状的频率也变少了
等到了五六年级,几乎听不到告状了。偶尔有也是这样的:老师,他有话跟你说。
仔细看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告状频率少了,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因为他们会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发生的冲突越来越少。在这里面沟通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如果一开始,孩子告状的时候,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他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作用。
比如一个简单的被打的问题。有一半的同学选择打回去,因为他的父母告诉他:你不要去惹别人,但如果别人打了你,你不要怕,你也要打回去。还有的同学选择告状,因为他们的父母告诉他们:打人不对,别人打你你就跟老师说。前者的结果是打成一团来告状,后者的结果还是来告状。他们来告状的共同原因是他们按父母说的来做,结果不令人满意。如果此时老师想做一个法官,弄清楚谁对谁错,你会发现很难,而且有时候老师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多么幼稚,而且下次他们还会再打,再告状。所以此时你不妨跳出来,告诉他们此时应该怎么做。于是一堂关于被打了以后怎么办的研讨课就开展了起来。最后大家学会了怎么利用自己的沟通能力来让自己免受侵害,而不是用简单的打或者告状来解决问题。老师也不用头疼告状者如此多了。
告状,是孩子们内心疑惑,无助的一种表现。对于人际关系,他们还是一张白纸,教师有效的引导,能为他们未来良好的人际生活架起一道桥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