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
是昨日之终点
亦是今日之起点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全新的视角
持续的行动
离心中的目标更近
勇敢迈出脚步
只要在路上
就不怕路远
今天是3月的第一天,刚好也是周日,可以稍做休息,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同时也给刚刚结束的2月做个总结。
以往但凡是节假日,我的脑海里就只有日期而没有星期的概念,甚至如果假期长一点,会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
所以,虽然因为疫情影响宅在家,但自从2月上旬网上复工以来,就有意识地用星期来记录每天,这样可以对工作日和休息日做个有效区分,让自己从懒散的状态快速回复到以往正常的生活节奏。
这次疫情,不仅我们的工作、生活、衣食住行、社交等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也让我们意识到: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当有一天我们无法出门时,我们该如何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水准,怎样让自己过得更好?
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思考的问题,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到。
无论现在是什么样的处境,脚步不能停,尤其是成长的脚步,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次什么危机再来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安然幸免。
既然没有什么可以预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前行。
01 关于读书
在2月份读的书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Spenser的书《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书中的观
点纠正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认知偏差。
最近几年,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写作越来越进入普通人的视野。过去我们以为写作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只有那些有文学禀赋的人才会写作。
而在现今知识付费的浪潮里,可能最开始我们还是把它当做职业的取向,以为只有从事这一行或者相关的事才会写作。
而Spenser在书中则说:
写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有利工具,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整理思路,锻炼逻辑和表达,同时也是自我发声的机会,既然是工具不管是从事哪个行业,都可以为自己所用。
看到这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十分认同他的观点。
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的,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扩充自己的知识存量。读一本好书,不仅可以打开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同时也能少走很多弯路,读书的价值有百利而无一害。
02 关于写作
古典老师曾在《超级个体》的专栏里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文字就是你的产品。
这句话揭示了文字的力量,无论是朋友圈的文案,还是写作的文章,都很重要。2月,我在读书,也在写作。
从2月14日情人节那天写了第一首诗,截止到2月29日最后一天,每天一诗,刚好写了16首,也准备把它作为今年日更的主题和方向。
每天一篇文章或许有难度,但是写诗的难度就小了很多,毕竟它文字短小、简洁,也没有任何篇幅限制,多或者少全凭个人感觉。
以前总觉得现代人写诗很矫情,但是自从去年无意中写了几首之后,感觉它特别有意思,而且突然意识到它是一种表达情绪情感的最佳方式,文字虽少,寓意很深,这一点,不得不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的古汉语。
这里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听英语直播课,老师讲中文与英文的差别,他说:
中文重浪漫,英文重逻辑。
然后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的古诗词:枯藤老树昏鸦。
简单几个词连在一起,不用多余的修饰,我们脑海里立马就能想到它们所带来的画面,但是英文翻译里就必须把这几个词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英语思维的人才能明白和理解。
这恰恰也说明了中文,尤其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无论是文章还是诗歌,或者其他,都是表达形式和手法,我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为他人输出价值。
上一章节的读书谈到的是写作的重要性,这里我想提一提写作带给我的变化。
去年末我做了个总结,从2016年11月到2019年年底,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在一些平台上发布的内容累计近18万字,加上平时写的情绪日志、随笔、学习心得、解梦日记、OH卡日记等等并未公开的部分,总共接近33万字。
虽然目前并未在写作上有所成就,但是通过写作的过程,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考和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勇气、胆量和感受力也在逐渐增强,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疗愈。于我而言,通过文字让自己不断成长,就是最大的价值。
文字是与自我对话的最好方式,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好好利用。
03 关于运势
习惯性在年底年初的时候用九数看一下自己的大概运势,去年是我的大运之年,也是秋收之年里运势最旺的一年,而今明两年也都在秋收之年之内,总体运势上是不错的。
当然,这是外因,也就是大环境,它必须通过内因,也就是自身的努力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没什么别的借口可以讲,脚踏实地去做就成了。
人的一生是曲线向上的过程,有高低起伏,即使免不了坎坷挫折,但我们可以在高位不骄傲,在低位不自贬。
不能仅仅只看短暂的一时、一年,也要从更大的格局上来看自己,给自己更多的动力。无论顺境、逆境,都向前。
现在疫情总体已经进入了好转阶段,待到春光明媚,山花烂漫时,我们一起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