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秋”字时,我不禁朝窗外看了一眼。楼下小区的花园一派葱郁,虽不似春天繁花似锦,但依旧是绿意盎然。一排金桂在浓绿的叶片间挂满黄花,让空气中总弥漫着沁甜的香味;几棵高大的柚子树也挂满了果实,绿色的小果渐渐变黄,在枝头亦是格外抢眼了。
秋高气爽,今天的天气正是这四个字。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室内有些微凉,室外却是不冷不热刚刚好。昨天是农历八月的最后一天,今日九月初一,按照节气,寒露已过,已到深秋,再有二十来天就要立冬了。眼下的秋,似乎还是早秋,晚秋的萧瑟看着还尚早。
前些年的气候,总让人迷惑。春天也会来场雪,冻得人一直像过冬,等到脱下棉袄,夏天到了,直接换上夏装,春天在寒冬的裹挟下尾随而至,那么小心翼翼,像不敢声张的小媳妇,或许真是迫于寒冬的余威,待到寒气全部消散时,暑热也来抢风头了,可怜的春天,总是两头被夹击;而秋天也好不到哪里去,中秋一过,天寒地冻就来了。那些年总让人感觉不到四季,一年仿佛就两季:冬和夏。冬就冷的代名词,冷得无处可藏的那种;夏呢,就是热,热得只能靠空调来续命。这样的惨烈,确实缺乏生活的美感,连衣服也少了两季。
这两年挺奇怪的,四季分明起来,春夏秋冬各自感受得到。就像这个秋天,立秋后暑热渐失,淡淡的凉意,着一件薄外套即可,春捂秋冻,这个秋冻是可以一试的,毕竟没有那么冷。据天气预报,本地的天气这几日还将回升到30度,不知道是否准确,但今日的阳光格外耀眼,手机显示室外25度,我坐在室内,穿着短袖羊毛衫,套上一件棉布风衣,刚刚好,也许再升到30度,我在室内还是这样的着装,并不会觉得热。
关于秋天,儿时的印象最为浓烈。春有百花,夺的是目,养的是眼,重在欣赏美,对于农人来说,更多的是播种希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哪怕是春天,盼望的也是秋收。秋天,在人们眼里就是收获的季节,万物成熟,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的果实,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饱腹已经不重要了,挑剔的胃让如今的食物口感日益俱佳。
小时候,葡萄是酸的,桔子是酸的,如今的葡萄和桔子,却甜得像在吃糖。从前我家种的玉米,又小又稀,我们称它为“癞子苞谷”,这里缺几颗,那里少一片,没有几根是完整的,嚼在嘴里是粗糙的,味道亦是淡淡的;而如今的品种,又大又糯,一个顶过去三个还不止。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都已经完全改观,全然找不到过去的痕迹了。
农村的秋收,也是繁忙的。因为上学的缘故,我基本没有参与。不像夏天的“双抢”,正值暑假,闲在家里,农活是肯定要做的,所以印象也就更深刻。上周三去了王震将军的故居,在浏阳乡下,车穿过一片稻田边的公路,看着待收的稻穗因为满满的谷粒而垂弯了腰,莫名升起一种感动,那份熟悉的乡村生活隔着久远的年代穿透而来。这里和家乡仍有些区别,除了稻田,就是苗木,没有我家乡种植的棉花。家家户户门前都晒着刚砍回来的黄豆藤,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耀眼的光。
秋收最快捷的是打稻,把稻子收回来晒干,这季晚稻都是要留下来吃的,因为口感比早稻要好。稻子收完了,水田的任务也就算完了,撒上几把紫云英籽,让它们自由生长,春天开出花来,再化为春泥一起孕育新一季秧苗。
而棉花的采摘就要漫长得多,九月起就开始炸花了,零星几朵白花在绿叶绿果间绽放开来,从这时起便得陪伴这些棉杆,穿梭在其中,把它们摘回家来,到十一二月,棉杆上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上留下些似开将开的棉果,它们开得不好,但农人也是舍不得放弃的,再冷也要掰开来,把里面的硬瓣瓣掰出来,经过太阳一晒,也能出些棉絮来,品像太差,买不起价钱,只能践卖,或者拿来自家弹棉被用。
国庆节回去时,棉花依然还在种植,但种植量已经少了很多,多种经营下,许多经济作物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稻谷和棉花的种植。一些稻田被改种了藕,一些棉地被大量改种了葡萄和草莓。反正是什么值钱种什么,大家一阵风地跟进。粮食,似乎真的产能过剩了。至于棉花为什么也在减,我并不是很理解,棉制品的需求与用量依旧是很大呀。
秋收就少不了晒秋,走进浏阳那天,再次感受了一次晒秋的场景。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好像是某地镇政府,把政府大院空出来,供农民来晒谷子。在浏阳的公路边,也是这样的景象。除了主干道的公路外,两边的辅道上全部被晒满了刚收割上来的稻谷;在农人的家门口,酸枣糕、红薯片、泡姜等等手工制作的小吃,随处可见。空气中全是甜香味,酸酸的味道让人口水直流。
母亲的晒秋总是比别人要多些花样。在土地贵如金的年代,母亲哪怕顶着父亲的责备,也总要四处种下些芝麻、黄豆、绿豆、玉米。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给我们解馋。物资匮乏的年代,所有吃的都需要自给自足,市场上即使有钱也没有买,因为没有物流,外地的食物也运不到本地来。本地有什么就吃什么,不种就没得吃。父亲心疼那些地被糟蹋了,总会埋怨母亲,但母亲为了孩子,宁可少点收成,种下这些豆类,给我们做成芝麻黄豆糖、芝麻豆子茶、绿豆粥、绿豆粽子、爆米花等等,如今只要一想到小时候,母亲做过的美食就会一样样地浮现出来,那份美好历久弥新。
秋是成熟,秋是收获。在这样的季节里,不应悲秋感怀。生命的轮回,正如季节的更替,走过春夏,迎来秋冬。人生,走过童年,一步步成长,再走向暮年,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淡然的心,才会拥有畅意的人生。其实这样的道理,人人皆知,只是走过的路上,我们无法不计较,无法不在意。哪怕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们真的能做到淡泊一切吗?能真的完全放下得失之心吗?我不确定,至少我还在努力中。
在四季轮回的日子里,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美好!
(2023.10.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