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元节思忆

中元节思忆

作者: Angel刘咏霞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22:11 被阅读6次

今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普通人听到这个会有点忌讳。可如果说,它与除夕、清明、重阳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估计就没有那么慎得慌了。

”鬼”是谁?是我们的祖先和亡亲,是曾经深爱我们和我们深爱的人。即使他们离开人世,我们也放不下对他们的牵挂。无奈阴阳两隔,我们也不确定他们现在需要什么,只能猜想着他们”生活”的另外一个世界,是不是也跟我们人世一样,需要钱,衣食,房子……所以我们就推己及人,把这些冥物烧给他们,其目的也是为了把我们的牵挂捎给他们。

在我老家,大伯每年都会操持中元节家族”烧包”仪式:将成包的纸钱焚烧给祖先亡亲们。奶奶在世时,烧包在中元节;奶奶过世后,日子就改在七月初十,奶奶的生日那天。

大伯先在后院的祭桌上为每一位祖先和亡亲们各摆上一个”主包”,相当于他们的牌位。然后摆放上饭菜茶,点燃香烛。一边烧点零散纸钱,一边依辈分长幼,向”主包牌位们”轮流磕头。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感恩他们一年来的护佑,并向他们祈愿,祈求家人平安健康,还有表达求财求学等心愿。

室内的仪式结束后,大伯他们会把所有写好的包拿到河边的空地摆架成塔状,那包塔也有点像福建特色民居——圆土楼那样。在圆顶上再压一张烧包清单,让那边的亲人们好按单查收。因为祖先和亡亲们之中也有辈分和亲疏之别,自然烧的纸钱数量金额也不等。然后点燃香烛,放响鞭炮,撒出半碗汤饭到地上,就正式开始烧包。烧包同时,也要在周围烧几张零散纸钱,说是烧给过路野鬼的。

包点燃后,包塔附近的男人们和远处观候的女人们,都不大说话了,双眼都怔怔地盯着那跳跃的火苗。据说火烧得越旺,表示祖先和亡亲们越高兴。如果火苗蹿得很高,则更是大吉。烧完后一大家子聚餐,大家在饭桌上觥筹交错,畅谈豪饮,一改祭祖时的庄重气氛。

每年的这一天即是奶奶的生日,又是祭祖日,更是家族团圆日,很有意义的一天!今年家里的大堂姐在家族微信群发了烧包的视频和照片,我看了心里很有感慨,特分享出来,愿天下所有的亡灵都魂归安处!/p>

中元节思忆 中元节思忆 中元节思忆 中元节思忆

相关文章

  • 中元节思忆

    今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普通人听到这个会有点忌讳。可如果说,它与除夕、清明、重阳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估计就没...

  • 中元节祭

    今天是中元节,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纸钱火舞泪思忆 夜伴月影念故人 ...

  • 思忆

    拍摄于姥爷家门前的冬日夕阳,只是再也回不去的那个地方,两位老人都走了,照片定格不了时间流逝,我们会永远想念你们。

  • 思忆

    时常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当我又徘徊在一个十字路口,它们都通向远方,而我却不知如何抉择。 也许这是每个人必经的心路历程...

  • 思忆

    天清雁留声,湖静鱼戏追。 夜黑星作伴,灯黄影自偎。 花开花落去,春去春复归。 容颜易散去,情意永相随。

  • 思忆

    忘不了,是情意。恨相识,亦无悔。忆当初,悔无言。叹今夕,离别泪。虽有情,两岸隔。 昔与今:情虽起,缘以尽。终抵不过...

  • 思忆

    文/北方游子 多少年以来 已不记得 一直 还常常把自已漫游在 虚无缥缈的梦境 亦真亦幻的蛰伏 不可及的等待 悲伤着...

  • 思忆

    明月清若寒,寂寞冷如霜。 淡淡两行泪,思念已成忆。

  • 思忆

    〈原创〉每个人都有年轻时奋不顾身的倔犟,和年长后无可奈何的妥协!成熟要靠点滴经历积累,老去的死亡要对的起那些淡然随...

  • 思忆

    听风声,听雨鸣 穿梭在街头的车水马龙里 我慢步惬意 转角商店的橱窗里 映出霓虹灯闪烁的灯影 我沿着它的痕迹 刻画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元节思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ip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