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没有好坏,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只是性格的特点。父母往往会担忧内向性格的孩子难以融入环境,从而生活在孤岛中。《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这本书中说到帮助孩子走出孤岛的三个步骤。
帮助孩子走出孤岛的第1步,是理解孩子。
我家的孩子不大愿意跟人打招呼。1楼有一位邻居,每次见面都很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尤其是他家五六岁的老二。但是我家的俩娃毫无反应。这让我感到很尴尬。问及原因,孩子说:“陌生人,我不跟陌生人说话。”在他眼里,不熟悉,就是陌生人。过去在餐厅吃饭,不管是买单还是要东西,他都不愿意自己叫服务员。
过去我常归结于孩子内倾的性格特点,后来发现,孩子缺少安全感。而性格内倾的妹妹,反而胆子要大一点。
过度的安全教育,孩子是记住了,当面对陌生的环境,就产生了焦虑。
我接纳了孩子表现出的“内倾”,放下尴尬,我依然跟邻居打招呼聊天。有一次出差,只好委托楼上的邻居帮我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我让孩子明白与人打招呼的价值,就是跟他人的链接,建立关系。有困难的时候,可以相互支持。打招呼就是能量的双向流动,双方都感到愉悦。
帮助孩子走出孤岛的第二步,支持孩子进行有安全感的尝试。
孩子都愿意有伴,一起玩。尤其是哥哥。不管去哪儿,总想找同龄的伙伴。我也总是支持他和同学一起玩。不遗余力地做孩子们的司机,有时带他们出去玩,有时把哥哥送到同学家。刚开始只是去好朋友家,后来也去其他同学家,跟同学的父母第1次见面,相处很愉快。他尝试自己骑单车去同学家,开始了与陌生环境的链接。这让他很有成就感。今年过年时,有一天他一大早就去了朋友家,结果朋友还没起床。朋友的妈妈就带着他去亲戚朋友家兜利是。他竟然也愉快地去了。慢慢地,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就少了焦虑。与人打交道多了,哥哥的独特性就慢慢的凸显:无论男女老幼,他都能和谐地共处。
走出孤岛的第3步,发挥孩子与外界连接方式的独特性,减少焦虑。
再内倾的孩子,也渴望伙伴。每次有什么活动,我都尽量地联系其他家庭,让孩子“有伴”,尤其是给哥哥找伴。寒假时露营,同行的三个伙伴都会打牌,哥哥不会,就只能干看着。他的好朋友提前离开后,他就没有留下来的兴致了。他跟另外两个伙伴不太熟。如果会打牌,也许扑克牌就成为他们之间友谊的桥梁。不爱打牌的我,有了和他一起打牌的想法。
孩子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内倾的性格特点特别的明显。我也曾经担心过。当我们也开始更多地与他人链接,也支持孩子交友,支持孩子融入一个团队中,孩子就不再是孤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