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段婚姻能带给女孩子什么呢,我觉得更多的是委屈,是卡在嗓子眼的鱼刺,是不曾经历过的风浪。来自于一个恐婚仙女的所见所想。 所以没事多看书,努力工作,搞好人际关系,多跑步,多做饭,多和朋友出去逛街喝咖啡,才是24岁小姑娘该干的事。
这是前几天进闺蜜空间逛留言板,看到她给自己的留言。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开始恐婚,已经开始对婚姻感到害怕,大概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身边人的感情和婚姻,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不仅不能吸引自己,反而让自己退而却步,爱情越来越不靠谱,婚姻越来越随便,好像除了自己,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自己靠得住。很多人站在婚姻的围城外面恐惧围城里面的生活,还没有走进婚姻,就已经开始拒绝。
大人们都说,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好时机,经济高速发展,言论自由,温饱的阶段已经过去,不再挨饿受冻,而是开始注重精神的追求和提升。这个社会也开始包容更多标新立异的事情,允许年轻人去犯错,允许他们对很多事情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高科技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奇迹。但是在这种快节奏催生下的社会,却让我们感到更多的迷离和不知所措,让我们越来越难分辨清楚是非和对错。

02
26岁,大学毕业两年,每次和父母打电话或者发视频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说到年龄这个话题,他们就会说,现在也要开始找对象了,年龄也不小了。我说,我30岁以后再结婚,所以现在对于找对象也不是很着急,他们听了就觉得我在说胡话,觉得我还没有长大,还不够成熟。父亲还跟我说,人到了哪个阶段就应该做那个阶段的事情,人一辈子就是随大流生活的,只有跟随大流去生活,去做大多数人中的事情,就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规律,并不是让你去盲目随从。但是如果你要去逆流,做大多数人不做的事情,那样会很累,百分之九十都会失败。
确实,逆袭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当时肯定觉得只有自己才是最正确的,但是静下心来仔细去想,父亲的话也没有错,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规律。单拿婚姻来说,30岁以后再开始谈婚论嫁,再准备生孩子,困难真的不止一倍两倍。30岁能够找到自己钟意的另一半,几率越来越小;科学研究表明,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岁,如果在30岁以前生育就是最好。那么在30岁以后在考虑这些事情,是不是也附带着增加了人生的风险。

03
但是从自身来说,我还是会最大限度地为自己争取最正确、最舒适的活法。我也会恐婚,我也会站在围城外面恐惧围城里面的生活,但是我还是会选择相信爱,相信这个世界依然是美好的,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而且对爱满怀期待,就像期待吃巧克力的时刻一样,就像期待电影结束时候大屏幕上完美的结局一样。在美好的事物面前,让自己永远拥有选择权和话语权,永远都有新鲜的感觉。
在单身的日子里,就安静的做自己,去多看书,让自己拥有更优质的灵魂;学习新技能,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努力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让自己有更多权利拥有更好的生活;好好赚钱,去旅游,去开阔自己的眼界,行万里路,看万里风景。在一个人的这些日子里,尽情去享受那些孤独的时刻,学会面对孤独,学会一个人整理生活和情绪。把一个人的日子当作自身增值的最好时期,让自己多一点应对生活的本领,让自己有足够底气去拥有更好的一切。充满期待,我就还可以大步向前。

04
最后,分享一篇徐志摩的诗,愿我们都能够按自己的心去生活。
我独自冒着寒
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
为听鸟语 为盼花香
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
但春信不至 春信不至
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
在无数个夜晚
我独自顶着冷风
伫立在老橘树下的桥头
只为听一曲夜莺的哀歌
我倚暖了石栏上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但夜莺不来 夜莺不来
——徐志摩《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
作者:十光,专注个人成长,坚持写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往期文章可以在【公众号】十光里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