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公众号不断兜售“焦虑”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那些一字一句都好似用刀尖对准你的喉咙,轻轻地抵着致命位置,拿着刀的手纹丝不动,任由你在原地直冒冷汗、静屏呼吸原地发怵。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群被文字绑架的青年人如此不安?是谁的手将我们拽入焦虑的深渊?
从读书时代用着诺基亚的3G网络到即将来到的5G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好像我们一段时间没有显著进步仿佛就被大潮流远远抛在了远古时代,可实际上,这种被抛弃的观念是他人强行植入你的脑海之中的。现实当真如此吗?未必。
网络写手擅长抓住痛点,不断渲染、放大焦虑情绪。这边是二十岁出头的你拿着家里给的生活费,精打细算攒下钱去买心仪的物品,为了拥有一支口红,你不得不在很长时间内和零食说再见;另外一端呢,网络推送告诉你,二十多岁的某某已经拿到了A轮融资,和行业大佬谈笑风生。你不免一阵失落,低头看看自己,像极了跌倒在泥潭里的狼狈样。明明是相仿的年纪,别人的生活却是如此的光鲜艳丽。你看见了他的挥斥方遒,却看不见他一开始就站在了你这条跑道的终点线。为什么这一代的年轻人焦虑泛滥?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泛,打开各种社交软件就足以看见大千世界,精致的图片和寥寥几行文字就免不了让你一阵感触。过去的参照更多是自己的身边人,大家都在相似环境中成长,自然差距不会太悬殊,你看,我们都差不多嘛,这种心理让我们趋于认同。现在打开手机,这些文章就像在胡同里的长舌妇女指着你说“看看你和优等生的差距,你的存在就是浪费氧气”。可是你知道吗?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统一模板,把自己和少年成名的少数人群放在一起对比是愚蠢至极。你需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现在的你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多少,这才是意义所在。
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了,何苦画地为牢。
首先,与自己握手和解。抽离出本身角色,叩问自己几个问题“终其一生,你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我要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目标?”停止焦虑,想明白问题本身后开始付出实际行动,只有实践你才能奔跑,光想不做永远是原地踏步,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将会越来越清晰明了,晴朗天空前迷雾是黎明前的黑暗,你只需要沉住气坚持执行。如果你依旧迷茫,那就多体验,一切感兴趣的事情都试一试,不断尝试,排除错误选项,寻找到最适合你的方向。古人总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交通发达的年代我更提倡读万卷书,古时交通工具有限,没有GPS导航,要到达目的地往往是车旅劳顿,与陌路人把酒言欢谈尽人生苦短,在颠簸中看尽人生百态读懂人世沧桑,如今天南海北不过一瞬光阴的功夫即可跨越,没有内涵沉淀,行万里路的你也仅是个邮差罢了。保持渴望,去书本里汲取养分。据说有一个年轻人很崇拜杨绛先生,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长信倾诉自己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遇到的诸多人生困惑。杨绛回信只写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有些人困在自己的视野里,眼界难免狭窄,不断将自己逼入死胡同中。困惑不断累积时,人生就会陷入巨大迷茫,好似陷入沼泽地,越挣扎越沉沦。脱离迷茫,停止焦虑,那就去看书吧,你会得到想要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