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间教室里:我是老师。
2007年2月,温家宝来到东北师范大学视察,提出“要培养成千上万的教育家来办学”。于是同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就是那一年的9月,我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免费师范生。
“未来的教育家”,从真正站到三尺讲台上的那天起,我就从来没有忘记过这6个字。
我从不追星,也没有什么偶像,但是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崇敬陶行知先生。先生说,我就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先生说,我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于是我想从先生那儿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照亮每一个学生心中对学习的热爱。
2011年,我初为人师,我希望,经过时光的洗练,我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我能够成为他们一生的导师。只希望到那一天,多多少少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教育之光,山高水长!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临毕业前,我躺在宿舍床上的最后一个晚上。那一晚,我辗转反侧,兴奋的一个晚上没睡。我憧憬着我的第一批学生,我憧憬着自己站在三尺讲台,带着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记得我上大学那会,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段子:说的是旁边师大附中的老师,经常会这样训斥他们班级里不听话的学生:你要是不好好学,就只能去旁边的师大了啊!我心里特别不服气。我就在想:等我当了老师,我也要指着我学生的鼻子尖告诉他们:你们好好学啊!学不好,就只能去个东北师大了啊!
可是在从教的第一年,就让我知道了现实有多么的“骨感”。当我真正站到三尺讲台,不管我备课备的多么努力,不管我讲的多么投入多么用心,依旧有许多不学习、不听课的学生。我当时特别接受不了。我认为,作为学生,既然你选择了高中,选择了高考,那么你必须努力。如果你不努力,那么我就逼着你努力!
在这间教室里,我是一名老师,我的这间教室的容量只有40平米,不,我想,甚至更小,因为它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因为那个时候的我,眼睛里全是书本上的知识点、答题模板、学生考试的分数。而我,则是高高在上的老师,学生必须接受我的控制、我的支配,在我的教室,我就是真理,我永远是对的,我无法接受自己犯错,即使做的不好,我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跟学生道歉。
可想而知,在这间教室里,我一点也不开心。我每天都在跟学生战斗。在这间教室里,我晚上睡觉常常做噩梦,梦见我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学生一直在大声讲话,任凭我拍桌子,敲黑板,甚至恐吓他们找家长,也没有任何人理会我,他们继续在讲台下面肆无忌惮地讲话、打闹。我愤怒极了,直到梦醒。
在第二间教室里:我是妈妈。
在我自己有了孩子,成为妈妈以后,我开始学会用一位母亲的视角来看待我的学生。我感谢我的孩子,它修正并完善了我的教育观。
我的目光开始从教案转移到学生的目光,我不再纠结于学生的分数,我开始慢慢关注学生的感受,尝试着用他们的眼睛来观察我的课堂。我学会了理解与尊重。我放下了执念。
从那之后我发现,许多学生因为我而爱上了学习。有一天下课,一个学生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记笔记、整理知识点!昨天我写到后半夜,都没写够!”我好奇,翻看了她的笔记。我惊呆了。这哪里是笔记,这都快成一本立体书了!有插图、有重点、有标注、甚至还制作了“动态效果”!而且,我后来才知道,这样记笔记的,不止她一个。
原来,当你喜爱一件事情的时候,再辛苦,你也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
学生的日常笔记 学生的日常笔记在讲哲学的时候,我们探讨苏格拉底、我们探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讲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讨论物价、讨论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讲政治生活的时候,我的讨论一带一路,我们讨论命运共同体…除了书本,我们讨论人生、讨论理想、我给他们讲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在我让他们想象自己“30岁的一天”的时候,班级里一个不起眼的女孩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写道:
“老师,谢谢你,让我得到了不一样的政治课。可能在我未来30岁的那一天,拿起奖状回忆我的高中时代,能让我想起,曾有一位老师,在她的心里,有那么一刻以我为骄傲!让我看到自己也可以积极地去面对一件事情。我也可以得到这样的荣誉。曾经我觉得我这种学习不好的女孩,不会有什么梦想,那都是好学生的事。在我30岁那年,我一定会觉得,这样的课程是有用的,因为是它让我变得开始自信的追求梦想。将来无论我的梦想成功与否,我都不会后悔,因为我曾经为了梦想努力奋斗过!谢谢你,老师,你给了我信心。”学生“30岁的一天”
于是我发现:教书,其实是一门学问,更贴切地说,是一项技巧。随着时代的改变,如今的教师早已不是以前一板一眼,生搬硬套的教书匠,新时代的教师,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育主体不同,教育手段与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同样一节课,同样一个知识点,因为不同的老师而拥有了成千上万种讲法,想在高分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得到素质的提升,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学生变了。以前的学生,你可以对他很严厉,教育观念是:“虽然你现在恨我,但是毕业以后,你一定会感谢我。我不希望做一个你现在感谢我,毕业了却骂我一辈子的老师。”但是现在的教育现状却是:“学生现在恨你,如果你没有及时化解他心中的这份情绪,那么他毕业了还会恨你,并且会恨你一辈子。”所以,我必须作出改变。
于是,在这间教室里,越来越多的学生称呼我为“敬文妈妈”。在这间教室里,我就是他们的母亲,我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受到压抑,感受痛苦。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书本以外,可以思考更多的东西。这时我发现,原来我可以让一间平凡的小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学生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在这间教室里,我明白了:教师才是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在这间教室里,我明白了:一间教室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它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流动着什么。
在这间教室里,我明白了:其实,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团火。而我的使命就是找到它并将其点燃。让那团火熊熊燃烧,照亮学生的前程,照亮他的一生。
在第三间教室里: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在这间教室里,我拒绝成为春蚕。我不要自己的生活浓缩成一个茧,我愿意在缤纷的世界中睁大双眼,伸展我所有的神经触摸尘世的精彩与斑斓,然后潇洒地站在讲台,告诉学生:这个世界很大,你们应该去看看。
在这间教室里,我拒绝成为蜡烛。我不要自己的工作只是流泪的付出,我要有合理的薪水、适当的课时,让我不再和清贫纠缠,我可以快乐地工作。让我想去工作,而不是我必须去工作。
在这间教室里,我拒绝成为阶梯。即便把我累死,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举起。我更愿意在社会、家庭、学生三者和谐的氛围里,尽我该尽的责、做我该做的事,让成才的孩子成才,让成人的孩子成人。
在这间教室里,我并不很高尚。我也有作为凡人的七情六欲,或许还有很多不完美。所以, 不要给我戴上神圣的光环,再用世俗的眼光把我的人格蔑视贬低!
因为我在乎的仅仅是:在这样的一间教室里,我成为了更好的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