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观念、有些事情真的很重要,但它们常常被我们错过。所以,今天我想和你重新升级“错过”这个观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分享一段我的人生经历,我当初也曾错过一次重要升级;
第二,“感觉没关系”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
在一次又一次与创业者的沟通中,我终于反应过来,我当初的情况,跟现在我遇到的创业者们是一样的,他们现在在我面前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当初我在庄轶面前的反应——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好像跟我没有太多的关系……毕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儿,我不一定能做……我还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情吧。
我经常给别人讲的那些观念,比如说怎样在改变行业的过程中找到巨大价值,怎样才能锁定最长的赛道,怎样才能迅速增长等等。
有些观念,你觉得跟自己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但反过来,若是你觉得和自己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
生活中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乃至于被我们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乃至于我们无法相信。但,最可能让我们错过的原因是我们虽然觉得那观念很有道理,但就是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感觉没关系”是错觉,就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自证预言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若是主动吸收,按照那个观念去做,事实上就有关系了;做不好不要紧,没人一开始就做得好,拼命去做就是了;刚开始无法很熟练地按照那些观念思考也没关系,反复琢磨,反复尝试,自然而然就开始深入了。做就要使劲地做,想就要深刻地想,否则就真的跟你完全没有关系了。
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观念会伪装成“让你感觉跟自己没有关系”,从而使你生生错过且不自知。于是,你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不仅反复读,还要先假定每个观念都跟你有巨大的关系,调动所有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面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时候,不要先让“与我无关”的想法占据大脑,不妨先去主动吸收,按照那个观点去做一下。
知道了一个观念,却很难知道自己是否在践行。因为观念通常是用来改善自己的,在一开始是比较难有收获的,一般只有自我感觉上的愉悦。
虽然一篇文章能够帮你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但是那也只是帮你提个醒而已。如果你自己不去修补它,那么你也始终只是知道那些漏洞的存在而已。
过去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因此错过的机会已经很遗憾了。
现在知道了以后,再不拿出些行动去完善自己,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恐怕更难以让人接受
好的文章,每当你多读一遍,都会发现有些新的收获。
原因其实不复杂。因为每一次你重新读的时候,你都相当于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它,即便这个高度并没有那么显著,但是确实是存在的。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呢?
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一遍读过的内容。
所有你已经知道的东西,都应该可以被你复述出来,只有这样它才算是真正融入了你的系统内,并且有机会在这里“生根发芽”
每个人都做过一些让自己想起来后悔的事,也错过了一些回头看来不错的机会,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都相同。
但是,想到这一点之后如何应对,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了。
有些人只是想想而已。随后当面对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机会的时候,他们依然还是会做出同样错误的选择,并且让未来的自己再次感叹“当初要是……”。
但是有少部分人会总结过去的经验,重点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并逐一改正。
有时候我们错过,是因为觉得这件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有时候我们错过,则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
我们不愿意看到别人间接或直接指出我们的不足,所以就假装没看见,“不经意”地错过了。
你说读文章有所抗拒,这种感觉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比起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更可怕的是说服自己:
这件事和我没关系,所以不要多想了。
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貌似是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地方。
那些在你看来可能没关系,甚至需要说服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多半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在你生活中,并且是你再也无法无视的形式出现。
不要等到那时才想要直面现实,现在就应该为那些看似没关系的事情做些准备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能做成事情,不是因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因为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终一直没有迈出开始的那一步。
实际上,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弄清楚所有的事,也没人是在想明白所有道理之后才开始的。
如果你认可这个道理,但是暂时又无法透彻地说出原因,那就不要太纠结,赶快去践行就是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反观那些看似努力、实际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要么先质疑老师的方法,在里面挑出不合理的部分,要么就只是听听而已,不会用实际行动去检验。
大部分学生其实就是这么一次次错过了自己升级的机会的
固守型(be-good type)
进取型(be-better type)
固守型的人通常容易自卑。
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希望自己处于最好的状态。为了不去打破这种妄想——对,就是妄想——他们会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不出丑。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停下了脚步,就自动保持现状。它还是会自顾自地继续前进,就像时间的流逝一样,无法阻挡。
你觉得自己不行动,那原本离你很远的目标就不动了吗?
很多时候,那些目标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你不行动就只能离它越来越远。
做一个进取型的选手,不要因为目标离自己太远就放弃。因为只要你迈出一步,就相当于离它近了一些。
每天都往前走一点点,你会发现其实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远
考个好分数,由于有了一个标准的检测手段,所以我们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反馈:分数摆在那里,学的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到。
反倒是离开学校,没有了统一标准之后,我们才有了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沿用学生时代的行为模式,认为一定要能够得到即时反馈,至少学完了要能看到效果才会去做。这种想法让很多人错过了那些看似无关的升级机会
没有考试这个目标的束缚,我们才真的有机会体验到学习带给我们意外惊喜的机会,不要轻易浪费这个机会
别人会不会,那是别人的人生,我如果学不好,直接影响的是自己的生活。
但凡能够清晰认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会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安慰自己。
如果你一定要和别人比较,不妨这么想一想:
别人不会,如果我会了,那么不就领先了不止一步了吗
“感觉”,“认为”......
你没去做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做不好,只是你“以为”自己做不好。
更准确地说:
你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的目标定的太高了。人们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喜欢犯一些“过度预期”的毛病。
和这些过高的目标相比,我们开始的起点就显得非常“不堪”。“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障碍,可能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
所以开始的时候,不妨不去考虑有没有关系,能不能做好。直接去做就好了。
有了第一步,你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要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了。
最底层的观念,常常披着“简单”的伪装,乃至于大多数人觉得无
所谓,觉得自己已经理解……
我又用自己的、罕见、难得的亲身经历向你说明,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观念会伪装成“让你感觉跟自己没有关系”而使你生生错过且不自知。于是,你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不仅反复读,还要先假定每个观念都跟你有巨大的关系,调动所有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lx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