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给我们团队开会,那一刻的我们即被拉进"坑"里开始,短短一个月,2050已圆满落幕。(虽然仍有不完美)
2050大会,一个将年轻人,称呼为年青人的地方,把博物馆叫博悟馆的地方,利用周末三天的时间,全世界的年轻人,因为热爱科技而来到这个江南的小镇。上百场青年团聚,上百场新生论坛,1万平米的探索展区,包罗万象。
这中间的困难及种种不易,已成过往,记得的是一些感动与坚持的美好。感动于林总友情提供40份伴手礼;感动志愿者茗安排票务;感动雅一下飞机就自己拎活干的劲儿,她果断干脆,说,你不要给我一件事情,而是一"块"事情;感谢泽在短短2天时间设计好所有主视觉,并对接好供应商……也记得团聚的颁奖典礼,有两个奖杯发错了,这让我无比焦虑。雅说,你不要去找他们,谁领错了会来找你,到时候互相换过来就好啦!片刻,那两个发错的项目自己找来了,雅,果然是你!
2050之前
不知道谁说,博士在某方面是相当“轴”的一个人!他坚持人人买票入场,包括媒体。博士说,前几天,有人把2050大会的资料,发在了他所在的一个微信群,马上有人跳出来质疑:现在的年轻人功利的很,真有人会来参加这种会,门票还这么贵?他自断后路,向媒体宣布,只要有一个人来,2050大会就会继续!
我们团队的团聚和展会,我打了100多个邀请电话,真的很不好意思啊。你邀请人家来,又要人买票。我跟人家说,博士是自己也要买票的。这种不好意思,只有亲自打过电话的人才会懂吧!其实难的不是打电话本身,而是打电话之前的纠结。不过回头来看,丢掉这种不好意思,为了美好的东西付费,是值得的!从最开始的被质疑和自我怀疑,到最后,这个事情居然做成了。千言万语,难以尽数。对我来说,最大的不同是,别人邀请你出席一个活动,替你把票买好,你去听。和你自己买票,设计方案,操心钱的事儿和人的事儿,前一刻给创业项目的CEO或业务负责人打电话发邀请函,请人家买票,后一刻就得想这个座位怎么摆放,甚至桌签的顺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在大会开始前一周,持续7天,每晚凌晨1点之后入睡,如上班前没来得及泡好一杯绿茶,甚至一天都会忘记喝水和吃饭。生活极简,目标纯粹。活动当天,我从床上醒来,头晕眼花、心跳加速、胸闷气短,从来没有这样感觉身体的无力。慢慢给自己做了一顿早餐,歇息了1个小时,才活过来。我猜想所有投入这件事情的人,都是如此疲惫,却乐此不疲。
2050进行时
我去听一个关于航天的论坛。论坛是出品人制作,一个出品人召集5位嘉宾来分享,每人讲20分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Paco Uybarreta,他在一小段鼓点中跑步上台,台下自发的一片掌声响起来。他有4700小时的飞行经验,其中包括620小时试飞和467小时的战斗机飞行。主持人问他,飞行有恐惧的时刻么,他说有,恐惧让你专注。主持人又问,飞行这件事情会让您觉得很难么?他答,不会,重要的是逻辑思维的训练,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2c5fce91d7cecfd7.jpg)
你可以和北京大学教授高文,和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和马丁飞行器首席试飞员Paco Uybarreta等只在媒体上见过的大咖见面,当面聆听他们的思想。甚至你可以挑选你喜欢的科学家或在各自领域默默探索的创业者,在一张桌子上“约会”一个小时。高文说,这个世界是由好奇心驱动和解决问题驱动的。比如你去到北方,进入有暖气的房间,开暖气人会热,不开又会冷。这个就是解决问题驱动。而有些人,他就是单纯因为好奇心,去钻研一些东西。
当他这样讲时,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今年60岁,此刻她在湖北的家里,陪伴她的小孙孙入睡。这个年纪的她,依然保留了那份好奇心,她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超强。简单说一个,她大字不识,会玩微信,会转发照片,会拍小视频,发红包。有一天,她在电话里对我说,你要找好的项目啊,在一个平台上好好干。我愣了一下。很难想象我的妈妈,会表达出平台、项目这种词汇。
李栓科说,他去到南极考察,看到同时五六个、七八个太阳,亲见“幻日”,才知道古人所说的后裔射日,不仅仅是神话,是真实存在的。神话故事绝不是空穴来风。是的,也许环境的剧烈改变,让人丧失了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只有约定俗成的概念,是可怕的事情。
正如博士所说,去和距离最远的朋友聊一次天,去和一辈子都不可能见面的人聊一次天。你总会有收获。也许这些收获需要漫长的时间才会显示他全部的价值,但我们至少知道,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做些什么,大师们都在思考些什么。只是因为痴迷,因为热爱科技和艺术让人相聚。记得一个获奖青年,他说,‘’WJ,我爱你,我们爱你。‘’这是一个科技创业者对他精神偶像的表白,不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表白。我想,这一刻,台下的大部分人都会动容吧。无疑WJ是可爱的,所有参与这个活动的志愿者是可爱的。
2050闭幕式
在大会结束后的颁奖典礼上,播放了冯导拍摄的一个短小纪录片,没有宏大叙事,没有观点的提炼,只是记录一个孕期的妈妈在2050这件事件中的日常,片子最后,她站在2050的石头前,把衣服撩起来,露出整个肚子,轻声说,这是我和宝宝的约定,宝宝答应我,我也答应宝宝,我们一起做好2050。片子播完,博士上台,他,竟然哭了,几次用手抹泪。用心付出过的人,就很自然的,会有这种感动吧。创造一个事情,或一份事业,跟孕育一个孩子是相通的吧,如果没有养和育的付出,何谈感动,又怎么去谈成功!所有的付出,都是幸福。不得不说,冯导切入的角度独特,短短一个片子,让大家这几个月堆积的情感得到释放。这就是那个2050的大石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e19a0913df15ac52.jpg)
北师大附属二中孩子们折叠的一架纸飞机,在礼堂的上空盘旋飞翔。巨型纸飞机是学生们专为此次活动的场地设计,耗费了很多心力。里里宝宝,看到纸飞机飞起那一刻,妈妈想到了你,如你在场,一定会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很抱歉这次妈妈没有带你来看纸飞机,妈妈多想在你幼小的心灵播种科学的种子。妈妈给你留了一件2050的纪念t恤,想着你穿这件衣服的样子,那是好多年以后了。妈妈还请博士在他写的书的扉页签名题字,那是送给你的。这下物质和精神都有了,里里宝宝,你好富足!
意犹未尽
写到最后,想以这次活动的主场,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和二期建筑作为结语。人与建筑的相遇也是巧合,也需要成长。好的建筑就像一本书,让你想去真正读懂,设计师或作者要说的,作品里都有。建筑师描述的是城市氛围,而不是单一的景观。不知道为什么,喜欢这个大房子里的小木屋,也许,这是童年梦中的小木屋。也曾多次在二楼墙面的镜子前驻足,透过镜子看自己当时的状态。更加被阳光下那变换的蓝绿相间的格子窗棂所"迷惑"。这里还有全国第一条屋顶跑道,跑道沿着原有地形起伏,有曲线、环形和分叉,台阶象琴键一散落在草坪上。第一次看见这个空中花园似的跑道,是在一个朋友发的圈里。那是去年的冬天,杭州下了大雪,雪中静静的跑道旁,立着一个漂亮的玻璃盒子,盒子里有暖暖的灯光,冰天雪地的静默,真好(这个盒子是干嘛的呢?)后来,一个傍晚,我下班了,带妹妹来这里漫步,草坪上有象萤火虫一样闪烁的灯光亮起来。妹妹开心得跳起来。
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建造一个世界,取决于设计师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没想到在大会的一个有关少数派的论坛上,遇到了这幢建筑的主创设计师。他说现在很少看与建筑相关的书,也许是怕思维被框住吧。原来他的老师是魏春雨。魏春雨师从齐康,而王澍也师从齐康,这也是一种传承吧。因为这种传承,杭州才拥有美院象山校区建筑群,有了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和二期建筑。这是之前看过一本关于少数派的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f41b4dc306cbd381.jpg)
看完展,出来才发现下雨了。静静走在江南的雨季,一阵栀子花香扑鼻,于是摘了一朵。希望能够多一些时间走进这个建筑,多听这样的讲座,会让人思维开阔。脱离了购物的欲望,简单,纯粹。热爱让人可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3ba7ec50c702e3b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