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律部分共讲述了13位高僧的传记。
佛教戒律的产生,是为了自律以防范过错。所以,总是依据那些会导致犯下过错的因缘来制订戒律篇目。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律藏五部也都传入了中国。开始时,弗若多罗通出《十诵律》的梵本,由鸠摩罗什译为汉文,但还没有诵完时,多罗就死了。后来,摩流支又诵出剩下的部分,鸠摩罗什也就全部译出。昙无德部是由佛陀耶舍所翻译,这就是《四分律》。摩诃僧祗部及弥沙塞部,都由法显得到梵本,先由佛驮跋陀罗译出《僧祇律》,然后,佛驮什又译出了弥沙塞部,这也就是《五分律》。至于迦叶
毗部,有人说它的梵本已到了中国,但是还没有被翻译。不过《善见律娑沙》、《摩得勒伽》、《戒因缘经》等等,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这五部戒律都已传入中国,但是,要以《十诵律》在中国流传最广最盛。在齐朝和梁朝,释智称对戒律的解说,具有权威性,很有影响力。
修行佛道,需要以戒律为本。戒律犹如平地,各种善行都是由此而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