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俗语“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从夏至开始,暴雨、高温、潮湿接踵而至,人体出汗量随之增加,因此需水量也更大。
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偏重清补,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还要找到正确的饮水方式,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少甜多淡夏季流汗损失的不仅是水分,还包括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适当饮用淡盐水可以补充钠;家庭中常见的绿豆汤、柠檬水能消暑降温;或者饮用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补充流失的微量元素。
喝水更要“吃水”黄瓜、番茄、西瓜等应季瓜果蔬菜含有丰富的水分,而且比普通水分更容易进入细胞,富含的各种抗氧化剂、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等,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衰老、抵御疾病也大有好处,因此夏季要多“吃水”。
主动饮水在感觉口渴之前喝水,变被动为主动。当出现心烦、乏力、头疼等症状时,机体细胞已经开始脱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不利于正常代谢。
切忌“豪饮”天热口渴,不少人习惯“豪饮”,但这样反而会使水分在体内堆积,不利于吸收。建议外出时带瓶水,边走边小口饮用,分几次徐徐咽下,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