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縣是一個較年輕的縣,民國五年建縣,即公元1916年。我們不深說歷史,簡單說歷史上東山島銅陵片與五都片有分為兩縣;五都爿屬詔安時間較長,廣義上我認同為詔安腔中的一種;銅陵片屬漳浦縣歷史較長,加之軍事要鎮等因素,不知對銅陵片方言影響有多少?
今東山縣主要可分兩大片,即銅陵片、五都片;還小片的大嵼腔,同今詔安四都林頭一帶,陽平為次高平(調值44),第一感覺就如“閹”、“鹽”同音。
主要就是銅陵鎮的“銅陵片”和其他鄉鎮的“五都片”;主要有明顯調值差和音讀差,東山島內的人或和東山來往較多的人就知道方言“口味”上明顯不同,音讀上也有不同。
淺談就只說音讀,音讀上的差別較明顯。銅陵片、五都片方音差明顯的就是“通攝三等”和“蟹攝文白讀”、“假攝麻韻二等開口白讀”、“止攝開口韻”。簡單說就是口語中銅陵片讀[iong/iok],五都片讀[eng/ek];銅陵片都讀[e],五都片有區分讀為[e/ei/ae];還有齒頭音的止攝開口韻中銅陵文讀[u],五都片讀傳統文讀[i/ir]等等。
五都片內部中音讀差是在[i]、[ir]和[e]、[er],差別就是在有無央元音;漳州地區有保留央元音的就今詔安縣城為代表三都片和東山五都片少數村鎮,這是一個寶貴的音讀;我所瞭解五都片中保留央元音的有前樓鎮、陳城鎮部份、西埔鎮或周邊鎮的零星村中年以上者。
“中通攝三等開口韻”如:“舂、腫、眾儂、銃”再對應入聲的“熟、燭、綠、粟(稻穀)”,這類字銅陵片韻母讀就[iong/iok],五都片則為白讀[eng/ek];如五都片“群眾”則讀文讀的[tsiong3]。如上些字閩臺傳統口語詞彙中多讀白讀音,無非閩臺白讀多為[ing/ik],或泉今主流腔的[ing/iak]。
這類韻中銅陵片中不是完全沒文白讀差的,如我所瞭解“龍眼””的“龍”口語中就讀[leng5]。
但漳系中較多的文讀[an/ian/uan]→白讀[eng]的,銅陵片也是如此,如“房間、揀(挑選)、先行(先走)、還錢、反爿(反面)”,“曾攝、梗攝”文層為[eng/ek];銅陵片讀類情況就如同雲霄縣城等,不像漳浦縣城等所有文白讀的[eng/ek]都併為[iong/iok]。
“蟹攝三等開口韻”如:“雞、細、祭、藝、計…”五都片文讀[ei],銅陵片讀[e]。
“蟹攝一二等開口韻”如“街、鞋、階、裁、疥…”的字白讀五都片[ei],銅陵片[e]。
此類音讀部份漳南地區讀[iei];漳北地區無此韻母,也讀[e]。
“蟹攝二等開口韻”如“齋、債、寨…”,“麻韻二等開口韻”如“馬、牙、下、加…”白讀五都片為[ae],銅陵片為[e]。
這個韻母在漳州地區多數有讀為大口的,東山五都片、詔安為[ae]、其他漳州地區為[ee],對應國際音標/æ/、/ɛ/。
五都片與銅陵片同讀[e]的字,保留央元音的前樓鎮、陳城鎮部份等等多讀為[er],還有一些喉塞入聲的讀[erh],對應國際音標/ə/、/əʔ/,如“坐、短、螺、脆、雪、歇…”白讀。
五都片[e/er]、[ae]、[ei]三音是區分對立的,如“坐、寨、濟(多也)”銅陵片則同讀為[tse7]。
“麻韻二等合口”如“瓜、花、化…”,“蟹攝二等開口韻”如:“話、畫、卦”銅陵片[ua],五都片口語多讀白讀[uae],但如“花費、卦、”五都片口語中也是有文層[ua]的。
銅陵片這些口語讀[ua]的就同龍溪腔(漳州市區、龍海上半等等),讓其他地區的人感覺很漳州。
齒頭音[ts/tsh/s]的“止攝三等開口韻”如“子、資、次、駛、賜、事…”,銅陵片文讀層為[u],五都有央元音的文層為[ir],對應國際音標/ɯ/,五都片無央元音的傳統文層為[i]。但今無央元音的五都片也中老年以下者多有讀成[u]的了,如“事、資”或讀電話號碼“四”等等也多有讀[u],老者讀[i]還很多。
“魚韻”字有央元多讀為[ir],也有零星字讀[u];無央元音的五都片、銅陵片相較也沒什麼大差異,多數同讀[i],零星讀[u]。“魚韻”五都片有央元音讀[ir]的,如:“豬、魚、鼠、去、汝、除、鋸…”;五都片有央元音的“虞韻”也有讀[ir],如“趣、具、娛、區…”。
沒有一種方音是絶對的優秀,都是有短處的,五都片的短處就是前後鼻音問題。漳州地區有有前後鼻音錯亂問題,五都片也有錯亂;福建省情資網中東山縣志就有標記,較早東山縣內有區分的鎮就少的可憐,我杏陳鎮是有區分的,但如今我村我所瞭解老老者以下多也有合併和錯亂的現象;五都片也有出現前不前後不後的中鼻音。如今東山縣內就銅陵片的前後鼻音區分是最好的,也是我學習中重要的參考方音;今銅陵片的[eng/ek]我個人聽感上觀察實際多為讀[en/e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