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明白装糊涂,家长在亲子教育中适当的装傻,倒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教养方式。
1,儿子跟前装傻
晚上二宝写完作业后,歪着头问他爸我俩:
你们知道土豆什么情况下不能吃吗?
一听这个话题蛮高深的,我忙不迭的问:啥情况不能吃呀?
孩子特别得意的接着说:
土豆皮儿发青了,甚至长芽的时候是不能吃的,有毒。
啊,真的吗?
老公装作一脸的不可置信。
小家伙儿回答的更傲娇了:
是的,是的,不骗你。
他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说道:
记得啊,日后遇上这种情况,可不能吃了,对我们的身体有害。
对了,我再教你们一个补救的办法。用水果刀把发芽的部位削掉,再放在开水里泡十来分钟,就好啦……
老公我俩的眼神亮了,盯着儿子,一副特别受教的样子接着问:
乖乖,你太厉害啦,这么有办法,不过,这都是你从哪里学的呢?
小家伙越发得意扬扬:
科学课上老师教的呀。我还知道电灯怎么亮了呢……
接下来小家伙儿滔滔不绝,小老师的模样,讲的是煞有介事。
老公我们俩一副小学生认真听课的样子,听得不亦乐乎。
还不忘互相对对眼神儿。意思很明显,小家伙在我俩这儿刷足了一波成就感,相信未来科学课上他会听得更认真,也会在学完之后及时跟爸妈分享。指不定就点亮了他对科学、对自然更十足的好奇心……
这两天孩子放学回来还需检查他的课堂笔记,有个别字笔画是真稠,比如说竖弯钩的“弯”,撇捺的“撇”,整齐的“整”,我担心小东西写得烦躁,干脆装迷糊,让他教我如何写。
没想到儿子从坐姿到握笔姿势,到笔顺、笔画,到占格多少,事无巨细的、不厌其烦的教我,我一边儿忍俊不禁,一边按“小老师”的要求去做。
还别说,我的一番装傻卖痴之后,这几个笔画特别多的汉字儿子掌握的挺扎实的。
就负责装傻吧,能装出个用心、主动、爱学习、爱探索的孩子,岂不是“歪打正着”么?
2,闺女面前装傻
对付儿子,这种基础层级的装傻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对闺女那可就不行了,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了。
那就把装傻进行到底吧,以前我勘不破,总是犯职业病,一看孩子的试卷,就把她失误的前世今生竹筒倒豆子一样的说出来,还给出一大堆的建议和要求,孩子自然听的多了不愿意。
往日里,一旦我猜测出她课堂听讲时的不专注,或者做题过程中读题能力弱暴露的短板,我都会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接下来就是好为人师的一通耳提面命,孩子一边纠结于海量的作业还没有完成,一边不得不面对我的“苍蝇”式唠叨,以前还不敢反抗,如今自我意识觉醒了,要么关闭耳朵一脸不耐烦,要么直接冷冰冰一句“说完没,我得赶紧写作业”,噎得我心口疼……
想想又何必呢?“大雪纷纷扬扬地扑向大地,而大地却无动于衷”,果然是出力不讨好。
完全可以尝试换种方式,干脆以请教的语气,放低姿态,管好长篇大论想要说的嘴巴,让孩子给我讲题,还在瞅准人家心情好的时候。还别说,闺女给我讲题,我也确实有些收获不少,当年做学生时学的东西,早就配着馒头吃完了,娘俩还真是教学相长呢。
其他生活上的小细节,十几岁的小姑娘正能跟这个时代潮流同频共振的时候,跟孩子比,我真的是 out了,多腆下脸来请教孩子,一来二去,曾经因为管控学习(职业病使然)而剑拔弩张亲子关系就缓和了不少。果然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收起做家长的强势,装傻充愣,反而“柳暗花明又一村”。
3,他人的装傻
听著名心理学家杨霞老师的《不抢跑也能超越》这本书更是让我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理论依据——
原来在孩子面前装傻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成就感来。
书中的例子很典型:
爱自然、地理的孩子
假如带孩子(年龄偏大点,有一点获取知识能力)野外远足,你只是负责弱弱地问:“这石头怎么那么多颜色呀?怎么这么不一样呀?”
毕竟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地貌、不同天气、不同气候等,如果孩子提前对出游的地点提前做好攻略的话,就会说:“这个都不知道。” 然后哗啦哗啦翻书,介绍道:这叫……气候,这叫……地貌。
大人听得跟小学生一样的点头如捣蒜,孩子的存在感不是又一路爆棚吗?
变身爱写作
若家长足够聪明足够智慧,还会接着趁热打铁——到了晚上,你只是稍微地提示一下:
“你愿不愿意把今天白天给我讲的东西记下来,说不定老师也想知道,同学也想知道呢。”
“ok,没问题。”
他就不再有抵触心理,自然而然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了——孩子真的明白了“生活即经历、经历即写作”,知道了“我手这我心”。
于是,每一天都及时地转换,白天玩,晚上把它写成小作文、小日记,写完就睡觉——游玩中涨知识,游玩又留下痕迹。
多棒!
从此以后,到哪儿孩子都会主动说:“我这次要带××书。”
自己先安排要带哪本书,由此喜欢去地图出版社,喜欢去看历史、地理的书,到哪个地方就要先查这个地方的历史。
未来,不管去哪里玩儿,就等于带着一个“活地图”,只需要负责装茫然。
坐等孩子说:“妈妈,你知道吗,这儿曾经发生过战争。”
咱就负责一副“哦,这样呀”(恍然大悟的感觉),只管好嘴巴说“我知道就行了。
当然书中只是举这一方面的例子,只要用心、有心,生活中自然能捕捉到许多装傻充愣的机会。
给孩子一定展示的空间,绝对能唤醒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点燃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激情。
书中还谈到只有让孩子擅长学习,孩子才喜欢学习。
心理学领域里有结论说,学习的效果受人的大脑分泌快乐的激素影响。
遗憾的是,很多宝妈宝妈正好用反了,一提到学习就忍不住带着批评,带着指责:“这儿没学好”“那儿没学好”“你别骄傲”,以为严厉就是为了孩子好,以至于孩子慢慢地越来越不爱学习。
无知者无畏,最可怕。
这本书最后还谈到,评判一个孩子出类拔萃与否,不是看能不能出人头地,而是能够得到在各行各业都有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的机会。
人生是马拉松,所以不要急于一时,有快有慢。
温柔而坚定的对待孩子,时不时装个傻充个愣,用心陪伴孩子的这场人生马拉松。
这应该是为人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