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听取了赣州求真教研组织的两节课例。这两节课例分别是围绕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来研讨的。
新版的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学习任务群,但是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落实,说实话,还是很懵的。所以,今天的课,我充满期待。
第一节课是六年级的口语交际《演讲》,演讲是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地一种行为。如何让学生习得演讲的技能呢?如何打通阅读与交流的通道呢?
上课的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杭州市的红色文化纪念馆举办一场“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的主题演讲比赛,选拔招募一批红色宣讲员,录制专题纪录片,布置在“红色有声厅”里。那么怎么来讲?这就要学习演讲。
接着,老师让学生读书中关于“演讲”内容的要求,学生圈画出要求。最后明确要有鲜明的观点。如何来确立自己的观点呢?老师让学生回忆这个单元所学的有关革命岁月的文章,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学生在汇报时,老师趁机帮助他们提炼出了观点。确立好观点后,如何来选择有关的材料,这时,老师下发了一张有十几个大家熟悉的红色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能用上的材料。选好之后,老师又提出如何把观点与材料串起来呢?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可以用上一些连接词,比如不会忘记……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看见……等。但是有些还是不够,怎样把演讲讲得生动、具体、感人?老师又设置了故意制造网络故障的形式,让学生听优秀的演讲,只听一个开头,抛下问题:到底如何让演讲有内容,又有感染力?学生思考后提出要有真实细致的故事,这时老师让学生拿出之前做的故事手卡,即积累的红色小故事,选择合适的放进自己的演讲中,并补充,除了故事,还可以加上名言警句来充实。
学生开始组对练习,几分钟后,举手上台挑战,老师出示评价小妙招,学生讲后,让学生根据评价小妙招来进行评价。接着又让学生完整观看优秀的红色故事演讲,并评一评哪里讲得好,进一步明白怎样进行演讲,才能更有感染力。
最后,提出课后任务:观看优秀的演讲视频,并把自己的演讲反复练习好,并录下视频,参加比赛。
我有这几点收获:
1.要把教学内容设置成在真实情境下的具体任务。书中提供的演讲内容是很宽泛的,有班干部竞选、读书、科学、健康饮食等。如何选择一个落脚点,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这位老师很巧妙地根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革命岁月”找到了突破口,又根据县里的一个活动,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并且这个情境并不是作为导入用一下,而是贯穿整节课,是每一个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
2.让阅读与交流有机地结合,让学生的演讲有了充实的内容。凭空做一个演讲,我们大人也很难做到,何况孩子。于是,这位老师非常智慧地利用了阅读手卡。把这个单元积累制作的有关革命文化的故事手卡,作为资料供学生选择,这就很自然地打通了阅读与交流的通道,也为学生的演讲提供了很好的支架,让学生在课堂中练习演讲成为了可能。
3.评价小妙招的出示,让学生的演讲实践有了一个评价标准,这也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课标中就指出,我们要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位老师让学生根据评价小妙招来评价同学的演讲,其实就是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评价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评价中习得更清晰的演讲标准,进而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反观我们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没有精心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性任务,比较随意,比较宽泛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这就相当于没有指导,学生没有支架,更没有提供有效的资讯,让学生阅读,也就无所谓打通阅读与交流一说。我们也让学生演讲,但是只是宽泛地让学生回家写好演讲稿,再进行比赛。这就缺乏了教师的指导,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成长,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习得写演讲稿的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