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深秋时分,仍旧五点下班,暮色却已弥漫。行驶在回家路上,路灯不曾亮起,尾灯纷纷打开。远远看去,薄暮中繁星点点,像河水一样静静地蜿蜒向前,又像萤火虫一样忽闪忽灭在远处更深的暮色中。遇红灯,齐刷刷排列整齐的红点点,无声却又似乎是急迫的。这个时间点的车应该都是工作劳累了一天往家赶的,家里必定有一盏温暖的灯在等候。也或许是赶着回去给家人做饭、辅导孩子作业,不管怎样,总有这样那样的期待让这些疲惫的红点点不至于失了方向。
没有路灯,天气阴沉,这将晚未晚的时刻,车灯的光似有若无,既刺不破沉降的暮色,又照射不了三五丈的距离,车流迟滞,偶有几声浮躁的车鸣声扰乱车内的歌声。
相较于他人的急躁,我笃定悠然。不用看也知道,这个点先生必定在忙着炒菜,然后时不时瞄一眼墙上的钟。到家,饭菜必已上桌,虽不丰盛,但都热气腾腾,先生独自在小酌。若我迟个五分十分到家,他必定会问,怎么这么晚回家?若再迟,则手机必然会响。日子似乎就是这么一成不变,而“一如往常”才是平凡人最大的幸福吧。
隔壁一大早就在大呼小叫。隔壁是一对年过五旬的中年夫妻,儿女都已大了,且不在身边,就两口子,收入亦尚可,却隔三岔五吵嘴。
傍晚隔壁男人过来串门,我们笑他是出来“避难”,男人笑说惹不起还躲得起。问其吵架原因,仍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正取笑他,他妻子却隔着门叫他,且满面笑容。这哪像是吵架的人?我开门出去,女人说要男人骑电动车一起上超市买些日用品。说起吵架之事,女人说他们家基本上三天一小吵,只因他们“没文化,素质低”。她这话是专门对我说的,因为在她眼里我是个文化人。但夫妻关系跟“文化”有关系吗?就像一个人的秉性跟“文化”有关系吗?
看着两人亲亲热热有说有笑地骑着一辆电动车出去了,早上的吵架,甚至前些日子阵仗吓人的要死要活,了无痕迹,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日常。几十年的日子就这么过来的,早上吵架,傍晚携手逛街,一切如常。谁也没有资格评判他人的生活幸或是不幸,幸或者不幸也从来不是绝对的,生活只能是冷暖自知。
而我们吃过饭,关了店门,相携着缓缓悠悠往家走。暮色早已四合,长夜从关上院门开启。这漫漫长夜如何消遣?我自时间不够用,而先生在灯光下用钳子耐心地剥核桃,把硬硬的核桃壳中的核桃肉剥出来放进保鲜袋,让我明天上班带单位慢慢吃。只因我下班说了句“上次给我带的一罐子核桃肉已吃完,罐子忘了带回来”。剥了大半口袋核桃肉,先生把袋子放我上班带的包旁,不忘“骂”一句“放你包旁边了,不要这样还青肚子忘记拿”。我忙着自己的事情,头也不抬心不在焉地“哦”一声,一如往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