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PDCA学习笔记

PDCA学习笔记

作者: 飞鱼YE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7:54 被阅读0次
    1. PLAN(计划)、DO(实施)、CHECK(验证)、ADJUST(调整)
    2. 个人运转PDCA,如果养成习惯,做到每周一次对过去的行动做一番总结,必定能够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果。
    3. 以半周、周、月、季度、半年乃至全年为周期制订出行动计划并且进行反思。
    4. PDCA是企业强有力的管理模式。
    5. PDCA管理能力决定企业高层的价值观念。
    6. 以商业模式的优劣衡量企业价值观的时代早已结束。而现阶段,只有同时具备以高效不断创新的组织架构、着眼于服务社会的组织能力,以及顺应市场变化的高度灵活性这些条件的企业,才能够在大变革的时代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7. 世人对PDCA了解的六大误区:
      • 认为PDCA过于简单
      • 认为那是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
        现在的多数年轻人则认为“自己又没有负责一个团队,PDCA与现在的自己无关”。
        PDCA适用于所有课题对象:
        搞好上下级关系;合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提升个人展示技巧;提高对外交涉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家庭生活;学会怎样交女友;培养兴趣爱好。PDCA无时无处不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 把过程的失败归结于验证(C)不严谨
      • 认为那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定型模式
      • 觉得问题改善了便可以万事大吉
        需要注意的是,“改善与拓展”和“持续改善与持续拓展”是毫不相关的两件事情。
      • 遇到重大问题时才拿出来转一转
        PDCA原本作为特殊的管理模式,常以处于瓶颈期的生产工序以及
        问题频发的中长期项目为对象,更多地被用于生产现场的管理。
    8. 充分认识PDCA的规模效应:
      所有PDCA不仅包含自身上一层面的PDCA,同时也包含将其自身细化的下一个层面的PDCA。
      无论最初提出的目标有多么庞大,我们都可以将其划分为诸多细小的PDCA。转动这些细小的PDCA,可以加快整体规划向着最终目标迅速靠近。
    9. 让人感到焦虑、疑惑、踌躇不前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 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目标不明确)
    • 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做的努力是否值得(方向不明确)
    • 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做法是否应当继续(手段不明确)
    1. 制订计划,具体实施,成果验证,重新调整。一个循环结束后的成果产出,成为下一个循环的改善方案,或者叫作拓展方案。
    2. 何为高效PDCA工作术?
      • 计划(PLAN)
        在计划阶段,首先需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不确定,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而且,这一目标必须制订得尽可能具体。
      • 实施(DO)
        尽可能迅速地将行动措施落实为具体任务。
      • 验证(CHECK)
        对实施方案进行实时的验证,将极大地减少实施阶段的“无效作业”。
      • 调整(ADJUST)
        调整方案,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种类:
        • 对总体目标的调整
          在收集信息以及对现状验证的基础之上,其结果导致改变目标所指的方向,或者推迟目标达成的日期。
        • 对实施计划的大幅度调整
          主要是由于以往不曾显现的课题浮出了水面,以至于不得不大幅度调整现有计划。
        • 对解决方案以及具体措施的调整
          处于实施阶段上的细微修正。
        • 不需要调整
    3. 制订计划既要小心谨慎又需大胆尝试:
      • 定量化目标管理(设定KGI)
        1. 设定目标的截止日期:制订目标不设定具体日期,就无法让人产生紧迫感。
        2. 目标的量化管理:根据需要,必须将所设目标以数字的形式明确固定。
        3. 尽可能将目标具体化:将目标具体化,并不意味着将目标无限放大或者无限延伸。
      • 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 制订课题、提出解决方案
      • 将课题按照优先顺序排列,锁定三个主要课题
        1. 整体效果(IMPACT):哪些课题的解决会对实现总体目标更加有利。
        2. 所需时间:预计完成某一课题所花费的时间。
        3. 轻松参与:从简单的部分做起,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 课题的KPI指标化
        选择具有代表性KPI指标的标准是,该KPI指标必须能够得到反复的验证,其成果必须能够如实地反映到这一指标当中。
      • 制订解决方案,达成KPI指标
      • 将解决方案按优先顺序排列
        1. 关于“最重要KPI指标”,至少应当保留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解决方案。
        2. 对于除此以外的其他KPI指标,在整体效果优先的前提下保留一个解决方案。
        3. 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方案,即使对整体效果影响不大,也应当予以保留。
      • 将计划可视化
        如果由一个团队共同运转PDCA循环,团队成员就应当对计划制订的全过程实现共享。
        如果是个人运转PDCA循环,就要力求将解决方案“可视化”。
    4. 我们为什么要瞄准一个共同的目标?
      通常,人们总是会倾向于忽视长期目标而忙于眼前事物,丢掉了宏观视野而着眼于微观世界,忘记了事物的本质而只图表面形式。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被旧的习俗束缚,思维陷入停滞状态,却又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组织和个人身上。
    5. 所谓实施阶段,从公司角度来说就是将解决方案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从团队角度来说就是把任务分配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其中包括制订行动日程以及按照行动日程具体实施。
    6. 实施阶段共分为五个步骤:
      • 将解决方案转换为行动措施“DO”
        具体的解决方案与抽象的解决方案;
        终了型行动措施“DO”与持续型行动措施“DO”;
      • 将行动措施“DO”排列出优先顺序,确定重点
        如果一个解决方案存在着复数个行动措施的选项,就要根据“整体效果”“所需时间”以及“轻松参与”的指标排列出优先顺序,以确定出重点行动措施。
      • 行动措施“DO”的量化(设定“KDI(Key Do Indicator)”)
        KDI是在验证阶段,对解决方案是否按照计划顺利展开进行客观评价的指标。如果实施阶段每周验证一次,KDI也应当按照这一周期对解决方案展开结果做出客观评价,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1. 终了型行动措施“DO”的KDI指标量化:
          除了在行动措施“DO”当中设定出最终想要达成的数值目标以外,还要根据验证周期计算出“周期行动目标”的量化数值(原则上先要确定什么时间达成,然后只需计算出达成率即可)。
        2. 持续型行动措施“DO”的KDI指标量化:
          对于每一天(每一次)都要实施的行动措施“DO”,以及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周期行动目标”的行动措施“DO”,只需要单纯地对其实施结果进行反复的确认。
      • 将行动措施“DO”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
        所谓具体任务,是指对行动措施的具体描述,它更能让人知道“应当怎样去做”。把行动措施“DO”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就是将行动措施分解,这样实施起来不至于迷失方向。其中首要的一点,便是设定具体任务的日期期限。以往正是因为没有设定日期期限,行动措施“DO”才时常被搁置。
      • 确认落实的同时逐步推进具体任务
        KDI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在以后的验证阶段得到确认,而对具体任务“TODO”落实情况的确认则必须在实施阶段进行。
    7. 所谓PDCA循环实际上就是计划实施的循环。
    8. 制订行动措施,展开具体任务,甚至在调整阶段提出改进方案时,也都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因素,以防范出现新的风险。
    9. “大胆取舍”,切忌“贪大求全”
    10. “时间管理”的三大原则:
      • 割舍
        盘点已有行动措施“DO”,确定“割舍”内容
      • 替换
        利用表示重要及紧迫程度的“时间管理矩阵图”决定“替换”
      • 压缩
        重点审视日常业务以“压缩时间”

    有关“时间管理”,首先应当考虑的事情始终是——现有行动措施“DO”当中有无可以割舍的事项。

    1. 验证的对象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KGI:目标的达成率
      • KPI:子目标的达成率
      • KDI:行动计划的达成率
    2. 验证失败的两种形式:
      • 不对结果进行验证的,所谓“放任自流派”
      • 为了验证而验证的,所谓“形式主义派”
    3. 验证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 确认KGI指标的达成率
        有关KGI指标,每月都要进行一次正式的有效验证。
      • 确认KPI指标的达成率
        KPI指标的验证并不复杂,只是将数字进行比较,其中关键是要根据验证的频率,预先准确把握KPI指标的尺度。
      • 确认KDI指标的达成率
        KDI是显示“任务是否按计划落实”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行动目标”的达成率(或者称为进度率)。
      • 查明失败的原因
        1. KDI指标未能按计划达成
          当行动目标未能按照预定的计划达成时,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便是“时间”。
        2. KPI指标未能按计划达成
          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
        • 未能采取具体的行动(KDI未能达成)
          KPI的实现建立在KDI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KDI未能达成直接影响到KPI的业绩。
        • 采取了一定行动却不十分彻底(行动措施“DO”不完善)
          因为我们在制订行动措施“DO”时曾经对一些措施进行保留,为此在接下来的调整阶段,就要考虑将曾经保留的措施作为追加措施重新拿来实施。
        • 意外地遇到了新的课题(未能想象到的课题)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计划阶段没有能够对整体形势做到全盘的把握。
          导致课题难以预测的各种因素:
          “人员因素”:包括人员的办事方法、周围环境、个人能力、本人经验、做事态度等;
          “信息因素”:包括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否存在人为误导等;
          “地域因素”:包括国民性格、地方民风、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人口结构等;
          “时间因素”:包括时间、周、时令、节假日、季节性活动等;
          “对方因素”:包括对方的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性格、理念等;
          “交际因素”:包括交往的方式、双方印象、说服能力、信赖关系、心理负担等。
        • 建立假说时所确定的因果关系出现错误(KPI与KDI未能达成一致)
          如果按照以往的视角未能发现课题,那么就要考虑——是否KDI与KPI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衔接。
          所谓KPI,是为减少量化目标与现状之间存在的差距而设置的课题,而KDI则是量化了的行动措施“DO”。如果它们之间出现了问题,
          则:
          1. 或者KPI与解决方案之间出现了问题(错误的解决方案)。
          2. 或者解决方案与行动措施“DO”之间出现了问题(错误的行动措施“DO”)。
          3. 或者行动措施“DO”与KDI之间出现了问题(错误的KDI)。
        1. KGI指标未能按计划达成
          如果KDI和KPI按计划顺利实施,而KGI却依然如故丝毫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考虑以下两个原因:
          1. KGI与课题未能衔接
          2. 课题与KPI未能衔接
      • 分析成功的经验
        成果的取得并非都是纠正错误的结果。多数情况下,施展才华为整体局势带来的正面效应会更加显著。
        PDCA的循环过程并非只是追究失败的原因的过程,它同时也是分析成功经验的过程。以往我曾经把发挥自己的强项(课题)称为“突破口(Break throug hpoint)”,现在为了与“改善方案”相对应,我把它改称为“拓展方案”。
    4. PDCA的各个阶段梳理:
      • “P”设定目标,提出课题,制订KPI指标,找出解决方案。
        此阶段成果=总体目标(KGI)、课题(KPI)、解决方案。
      • “D”将解决方案具体转换为行动措施,制订KDI指标,将行动措施进一步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并予以执行。
        此阶段成果=行动措施(DO)、KDI指标、具体任务(TODO)。
      • “C”对KGI指标、KPI指标及KDI指标进行验证,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
        此阶段成果=达成率、失败原因、成功经验。
      • “A”根据验证结果找出调整方案,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或者终止循环)。
        此阶段成果=调整方案。
    5. 系统理解“调整”(ADJUST)
      调整对象,可以有以下四种情形:
      情形一:需要对总体目标进行调整。
      情形二:需要大幅度修改计划。
      情形三:需要调整解决方案、行动措施(DO)以及具体任务(TODO)。
      情形四:不需要进行调整。
      • 根据验证结果提出调整方案
      • 将调整方案排列出优先顺序,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 连接下一轮PDCA循环
    6. 验证及调整阶段经常出现的失误
      • 做事专一,切忌三心二意(个人)
      • 不能永远只看到消极一面(个人、团队)
      • 努力寻求意见的统一(团队)
      • 面对课题不得相互推卸责任(团队)
      • 力争项目的进展充分可视化(团队)
    7. 高效运行PDCA的必要条件
      • 通过因式分解建立起高度精确的假说
      • 假说思维、精益理念、大胆实践
      • 立即行动,从整体效果(IMPACT)显著的课题入手
      • 实践当中受到启发,立即将其落实为具体任务
      • 行动目标也必须实现数字化
      • 对具体任务(TODO)的进度实行全天候管理
      • 根据情况随时验证
      • 要因分析应当防止“主观臆断”
      • 迅速转入下一轮循环
      • 同时运行多个PDCA小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DCA学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sw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