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降生了,轰动了邻里,不只是父母家人高兴,周围的好心人也高兴 ,他们为我们奔走相告,第八个终于盼来了儿子,从此乡里人就叫我们“七仙八子”人家。
母亲生我们从没去过医院,都是由一个村里的接生婆接生,六六年农历四月二十这一天下午四点她接生出了弟弟,喜不自禁 ,手捧着还没净身的弟弟叫我们:快来看,快来看,你们有弟弟了。母亲真的生了个弟弟 ,我们高兴不已,叫人通知在远地教书的父亲,父亲连忙赶了回来。
母亲36岁生下弟弟 ,生养了那么多孩子,身体透支严重 ,奶水不多,好心的接生婆发话了:这个要好好养了,我给你介绍个奶娘 ,上芭头有一个,刚生小孩不久,她奶水多吃不完 ,给这儿子一天两顿 ,一个月3元钱,这钱出不起就我出。多仗义好心的接生婆,为我母亲出主意。
父母亲接受了接生婆的建议,弟弟由奶娘喂养,一天两顿,吃了几个月,她的奶真有劲,养得我弟弟胖乎乎的,白里透红,神采奕奕 ,活泼好动,很是可爱。
弟弟一周岁左右,正是牙牙学语期间,记得有一个周末,晚饭后,父亲抱着弟弟玩,叫他站立,因为弟弟很早就喜欢爬行,从爬行到站立这好像要有一个过程,他已习惯了爬行,懒得站立,这天在父亲的训导下弟弟独立站起来了,父亲表扬了他,我们围着他高兴,弟弟突然举着右手喊着口号:斗争激烈 !斗争激烈!不停地喊。说来奇怪,这是弟弟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我们也没教他过,父亲说 ,可能大人在交谈文革开始时两派斗争激烈的话语被他听到记住了,留存在脑子里,今天一激动就喊了出来。平时从弟弟口里喊出的是两个字与人打招呼的短语,这一天进步大了,会站立,会喊出四个字的短语了 ,弟弟长进了。
弟弟与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多,他三岁上,父亲受假案牵连落难,一年多见不到父亲。五岁那年父亲离世,那天他照样玩,看不出他有多悲伤,直到父亲入殓盖棺时,表现出他的愤怒与难过:捡来瓦片砸向盖棺人 ,不听劝阻 ,反复砸。四周岁的小孩只能有这样的认知了:你们把父亲藏起来,让他见不到父亲,这是他不允许的了,所以有此激烈反应。
父亲离去后不久,又有一批假案制造者凶手被法办了,象山县公检法来西周召开公审大会,母亲等受害者家属在会上控诉了凶手的罪行,西周人民痛恨这批不法分子,今天被法办,真是拍手庆快。大会后凶手被押回警车的途中 ,弟弟等四五个受害者家属的子女涌向凶手,对凶手一顿拳打脚踢,后被民警制止,可弟弟不听劝阻,继续缠着凶手 打,这事惊动了公安局徐局长,他了解后知晓这是我家的弟弟,他向母亲说:这小孩,人最小,可他最勇敢。这时的弟弟才明白是这些凶手害死了父亲 ,让他见不到父亲了,他才会有这种表现。
弟弟五虚岁就失去了父亲,这是人生的一大伤心事,好在有母亲与姐妹们的呵护,他的成长路上有爱相伴,我们爱他,但不惯他。
母亲总把好吃的留给弟弟 ,弟弟不喜欢吃番薯饭 ,母亲总会在番薯中间放一碗大米 ,煮熟之后挖出中间的一碗米饭给弟弟吃,这已成了习惯;弟弟特喜欢吃红烧肉 ,我们很识相让弟弟多吃点,我们少吃点;如果今天晚饭吃土豆煮面条,那我们都喜欢吃,高兴得不得了,母亲和面,反复按揉面团 ,直揉得韧劲十足为止,我们会主动帮母亲土豆刮皮,完后围着母亲看怎么样用擀面杖做出好吃的面条 ,土豆切薄片,过油翻炒放水烧至基本熟,就放入面条煮熟放盐,就这么简单,没有其他佐料,那个时候, 吃这么简单的土豆和面觉得很美味。记得有一次,弟弟吃了七饭碗,印象深刻,这次可能他在外玩疯了,肚子实在太饿了的缘故。
童年的弟弟很顽皮,不服我们姐妹管 ,在外面寻找同龄的男孩玩 :打水仗,爬高墙 ,上房梁,掏鸟窝,喜欢在外野,自创打仗游戏,与人打架,吃亏的玩伴经常告状到母亲哪里 ,母亲发火了 ,他也少不了母亲的一顿打骂,他就安稳一点。
那个年代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唱唱样板戏,看到的电影不多,一个月一次的露天电影 ,看到的都是些战争题材的,大多是正面战场 ,也有隐蔽战线的,弟弟最喜欢看电影《小兵张嘎》了 ,张嘎就是他的偶像,所以他要模仿张嘎的行为,张嘎“野”,他也“野”。那时适合他们看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单一。
那是个崇拜英雄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 ,弟弟学张嘎,更崇拜威武神勇的、无所不能的解放军。他要穿绿军装,要母亲做有四个口袋的,戴红领章、红帽徽 ,母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这一天穿戴上这一行头可神气了,到处走 ,似乎他就是一个解放军 ,还召集小伙伴们,有年龄比他大的,有比他小的,都要接受他的领导了。他要导演一出戏,用树枝、棍棒当作枪枝、火箭筒,用稻草制成手榴弹,还自制了一把手枪,把人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敌人 ,一组扮演解放军,他自己是个排长,他以为排长的官很大呢,有集体对射对打的 ,有一对一肉搏的,打败的当然是敌人了 ,这都由他指挥、规定,演得有声有色。
弟弟只要穿上这身行装,他就要组织演戏了,有一次,演的是抓特务,这次演得真入戏了:
大伯母路过他们的现场。
弟弟发话了:把这个老太太抓起来。于是就有两三个人涌上把伯母抓了起来,推搡着到了弟弟跟前,伯母被弄晕了,喊着:宝贝肉,我是你大阿妈呀,我不是坏人呀,我还有事,放了我吧。这些小孩容不得她辩解,叫他老实配合接受他们的审问,于是伯母假戏真做,一问一答,配合他们演完了这场闹剧,这场闹剧还吸引了周围的邻居来围观,弄得她们笑得前仰后合。弟弟乐在其中,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换作我会觉得羞死人呢,那时的弟弟大概是八九岁光景,有点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童真十足。
我们爱护他 ,但也不惯养他,在这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年代,同样,在他很小的时候 ,就带着他上山参加自留地劳动 ,抬有机肥上山 ,挑着收获的庄稼回家 ,也没得闲。长成少年时 ,他的劳动能力显现不凡,如上山砍柴 ,我们几个愁上山砍不到柴禾了,因为附近的山上已被砍得光秃秃了,那时的燃料就是柴禾 ,没有煤气 ,难怪开放的山林没柴砍 ,可是弟弟不愁没柴砍,他自信地说:跟我来,你们不用砍,我保证让你们一人一担挑回家。于是六妹、七妹妹与他一起上山了,不想他真有办法,发挥了他爬墙爬树的能力 ,一转眼他带着柴刀已经爬上了高高的大松树,把松树枝条砍了下来,让她俩在下捡枝条得了 ,哎,他真有办法,她俩得接受他的领导了。他在树上不下来,砍完了这棵,一下就攀登到了相邻的那一棵,两妹被他的动作吓昏了头,怕他掉下来 伤身 ,他叫她们放心,没事。砍累了,在树上歇歇,不一会儿,就足够三人一人一担挑回家了,弟弟还挑大担呢。我们的弟弟不简单呢,他正在学习小小男子汉的有所担当。
弟弟的玩劲是有名的,花样很多,有传统的玩法:独角兽斗,叠罗汉群兽相斗,老鹰捉小鸡,斩强盗,玩铜钱比谁跑得远等。有新玩法:边唱边演现代京剧样板戏里的片段,电影故事里的战斗片段。有自创玩法:自编自导自演英雄人物故事。等等 ,不胜枚举。
亲戚朋友中不乏爱弟弟的人,也有宠他的人,我的姑妈特宠他,弟弟干什么她都认同,只会张嘴笑。那年八岁,表兄结婚 ,去姑妈家吃喜酒,就无法无天了,爬墙上房顶踏碎瓦片跑了个遍,姑妈拿他没办法,只好一笑了事。我想这行为是从他的偶像张嘎那里学来的。
还给光头表伯(姑婆的儿子)起绰号,叫他望潮(海生软体动物)头。因为表伯太喜欢弟弟了,两人没有距离感,弟弟变得没大没小了。
一次表伯问他:“你去了姑妈家,姑妈给你什么好吃的?”
他回答:“有啊。”
“吃了什么?”
“吃了望潮头。”
表伯又好气又好笑地摇着头:“真拿你没办法。”他这没大没小的顽皮劲表伯能忍 ,还张嘴笑呢 。可母亲就不能容忍他 ,骂他:“你这没规矩的东西。”说着要揍他一顿,被表伯制止。表伯说:“这人是聪明,但要有能镇得住他的人管,这人有用场。”表伯头上光秃是个聪明的长者,言下之意,你不是他的对手,他就不服你管。
弟弟七虚岁嚷嚷着要上学了,母亲嫌他太顽皮,管不住他,就让他上了小学,上学的第一天,没有大人送,他独自拿着一条小凳子去周家祠堂报名上学了。那时人口极速增长,原本小学在谢家祠堂的教室不够用了,因而一、二年级的学生被分流到周家祠堂上学,要自备凳子。
那个时期都是春季招生,开春还很寒冷,弟弟冻麻的手握不住笔,写字有困难,他感到读书很麻烦,就自作主张要回家了,刚跑出祠堂门就被老师抱了回去。中午,他穿着一只湿湿的泥鞋子回家了,还有一只鞋陷入稻田里了。弟弟上学的第一天就这么搞笑。现在想,很佩服母亲真敢放手让他独自上下学,得感谢那个特殊的年代。
在上学期间,看不到他很用功地学习,只看到他还是玩,还是疯野,可是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把读书不当一回事,直到上高中,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得考试择优录取,这才用功了些。
他的理想从小就是当解放军,开着军车握着枪,现实中公安局长就是他的偶像,为此母亲与徐局长商量,徐局长指点母亲叫他去考公安大学 ,结果如愿以偿,上了宁波警校。
两年以后学校让学生到各地的派出所实习,以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我弟弟表现出了非凡的工作能力,他被分派到了石浦派出所,当时派出所里积压了很多棘手的案件,他对处理案件很感兴趣,经过我弟弟二十来天的调查,走访,上下沟通,雷厉风行 ,三下五除二,把多年积压的案件处理精光,一件不剩。这一事件受到了石浦分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县公安局与警校的表彰,一时广为传播,成为美谈。这一年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警校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石浦派出所要走了他,成为所里的一名警员。
弟弟的事暂时写到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