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搬家,发现没有网,无法办公。也发现一个事实,当前的很多工作,离开电脑估计很难“玩得转”,如果给你一个没有预装办公软件的电脑,估计你仍然会崩溃。
见
大家都熟知一个笑话,有人问你:把大象放冰箱需要几步?(我第一次听到的版本是,怎样把大象放进冰箱?不能杀死大象,也不能分割。估计是当时的人为了强调喜剧效果,加了很多限制条件。)
这是一个笑话,大家都知道只要需要三步:
1.打开冰箱门
2.把大象放进去
3.把冰箱门关上
感
现在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因为我们都知道答案了。我还记得刚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思来想去,觉得大象那么大,冰箱那么小,要把大象放到冰箱里确实很困难啊。
解决的步骤其实没有说明碰到具体的问题怎么办?而是模糊掉其他的细节,给出了一个思路,就像把一瓶啤酒等类似的东西放进冰箱一样:1.打开冰箱门;2.把东西放进去;3.关上冰箱门。只是装的是“庞然大物”,就忘了基本步骤。这时候,如果问你:怎样将一块肉吃到嘴里?你会不会犹豫?1.用筷子夹起肉;2.把肉放进嘴里;3.筷子离开嘴巴。(把筷子换做勺子之类的工具,也是一样的。)是不是也需要三步?
思
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场景:有同事在办公时忽然叫到“我的文件找不到了!”,总有认为自己不太懂电脑的人,经常会发生丢文件的状况发生,总要it部门或者懂电脑的同事帮忙。这是一种“工具恐惧症”。这类人的特点,就是任何工具都玩不转,从Word到PPT再到Excel,从电脑端的软件到手机端App,不是连软件最基本都功能都玩不起来,就是电脑上的文件总会莫名其妙丢失;他们甚至觉得是电脑在欺负他,然而,越恐惧、越厌恶,这些电子产品和软件越是欺软怕硬,他们总是不断碰到千奇百怪的软件问题。
快速掌握一个软件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梳理工作流程:回归常识
掌握核心操作:逐个击破
Learning by doing: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就像解决大脑装进冰箱问题一样,回归到这些软件背后的思维,以前我们写东西需要稿纸和笔,写东西要准备好素材,写出来之后修改,成品报给相关部门,而对应到现在,电脑就是纸和笔,所需的素材是需要准备的,之后要记得存档(放到文件柜,好找到),是不是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少了任何一样,肯定使用就会出问题,只是有了电脑,誊抄的工作简化了而已。
行
任何一种工具的使用,首先了解它会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和我们的习惯做法一样,就是好工具。别人用的再好的产品,如果你搞不懂后面的设计思路是不是符合你做事的习惯,完全可以不用。
这是我用见感思行法写作的第32天,期待你和我一起读书、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