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一个概念,有三种很重要的视角:
- 1.显微镜。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细分细分再细分;
- 2.平面镜。真正如实地反应当前现实;
- 3.望远镜。如果站在离地三千公里看这件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过去式怎样的?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要理解职业生涯也是一样的,人职互动的终极结果
- 从显微镜的角度看:【职业发展模型】
职业发展就是4个元素来回互动,最好的状态是动态匹配,不匹配就找到原因,然后调整就可以了。 - 从平面镜的角度看:【职业发展的2种策略】
你和职业是来回互动的,这个阶段,到底是跟随策略还是带领策略,关键在于你和现实生活的强弱关系,你弱,就跟随策略;你强,就带领策略; - 从望远镜的角度看:【职业生涯三阶段】
从一生的角度看生涯,职业生涯有三阶段。
职业生涯三阶段
- 生存期
- 发展期
- 事业期
【 生存期】:
主要需求是生存,目标就是尽快的经济独立。
【发展期】:
关注点不在工资了,而在于个人发展,迅速提升能力和发展上。
发展期最重要的特征,是越过收入看增速,越过赚钱赚本钱。
发展期最后有两种结束方式,一种是主动的,当你走到了所在职业的顶峰,外在的成就感再也驱动不了你,手头也拿到了足够过的资源,你开始想做点有意思的事了。
另一种是被动的,一个人的职业在45岁左右达到高原期,发展放缓,就会思考,我还有15年的时间工作,为什么不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呢?
【事业期】:
事业期的特征是找到成功的内在标准。
我们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工作,确定自己的成功标准。
事业期最大的特征是越过外界评论,回归自我内心。职业变成自我实现的手段。
可以把生涯三阶段想象成一个三级火箭,
一级火箭帮你加速起飞,脱离大气;
二级火箭获得加速度,此时火箭已经可以在真空里匀速飞行;
三级火箭用来调整方向,瞄准你想去的方向。
每个阶段你都必须走过,可以加速,但不能跨越。
现实中,很多三阶段并不在一个人身上走完,而是在一个家族身上走完。这些家庭的内部完成了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的分流。
- 比如美国的华人,
第一代移民基本解决的是生存期的问题;
第二代移民往往都有高学历,从事计算机、精算这些技术性工作,解决的是发展期问题;
到了第三代移民,开始有大量的子女读艺术、电影、音乐。 - 国内的第一批优秀的商人,也是这个路线,
第一代务农或者做工,穷怕了开始经商,进入发展期;
但是他们的子女很多都选择不去继承事业,而是选择人文、艺术、心理,其实是从发展期到事业期的一个表现。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
从两个角度评估
- 1.【财务指标】给自己做个财务评估
生存期-->发展期,重要指标是经济独立,收入>支出。
发展期-->事业期,指标是财务自由,完全不需要因为钱来工作;或者是确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收入,能够满足自己的持续发展的需求。 - 2.【心理指标】评估下自己的职业驱动力
生存期的核心诉求是收入;
发展期的核心诉求是外在的成功感和能力资源的提升;
事业期的核心诉求是内在的成功感和意义感;
(如果财务和心理指标不一致,听财务指标的,因为财务反映能力,能力提升才是这一切的关键。)
不管你的三阶段走的有多快,但是发展的规律并没有变,可以加速,但是不能跨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