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一大特征就是---懒。
可偏偏就我这样的一个懒人,却勤快地生了俩娃,因为家里老人身体不太好,不得以辞掉轻松的外企工作回归家庭,当起了对行动力要求很高的全职妈妈。
既然没有了懒的理由,那么多学些让养娃变的相对轻松方法,减少内耗,这就是懒人解决问题的常用思维。
以下是懒妈通过真实的体验觉得蛮实用的三个育儿观点。
观点一: 正念养育 (来自于《正念的奇迹》)
“养孩子累啊,身心俱疲呀!”
当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养孩子就是痛苦的事,对于痛苦的事,人通常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而不是投入。而你的不投入,孩子都会感觉的到。你的心神被耗尽,焦虑的情绪就会出现。我们不懂得过好每一天或者每一段时间,我们就没法过好这一辈子。
我学了那么多育儿技巧,依然带不好娃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当看到《正念的奇迹》这本书以后,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我套用书中的故事问自己: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的心是全然地放在他们身上吗?
还是想着那么多没完成的家务活,刚刚朋友给我发的某人的八卦。
让他们快点睡的时候,其实是牵挂的是白天没看完的电影剧情,购物车里等待我收入囊中的物品。。。
那些技巧不过是为了尽快地让自己从孩子那里解脱出来,做自己的事情,根本不是为了孩子本身。我内心深处认定孩子占据了我的时间,所以,我是一种被动式的育儿,这让过程充满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角力。
我开始用正念让自己的心归正,我跟孩子间的摩擦开始慢慢的减少,我的戾气也在慢慢地消退。
正念是自我觉察的东方智慧,它不是麻木,而是放下过去的执念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它让我关注当下的人和事
陪伴孩子,孩子就是最重要的人,而陪伴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经历一:运用正念在养育孩子的吃喝拉撒中修行
心如明镜,物来则照。
1.以前的我喜欢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现在的我会把注意力放在事物上,品尝其中的味道,感觉它潤化自己的身体。不再因为孩子吃饭弄的哪里都是而责备他们,而是让他们说出来家里饭菜的味道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丰富他们的感觉知觉进而表达出来。
2.孩子们闹别扭的时候,也会引导他们注意自己现在的情绪,对四岁的大宝我会采用幼儿园里的心情晴雨表的方式问他内心是晴天阴天还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让他知道情绪是变化的,我相信他有办法让自己的世界由阴转晴。对于两岁多的二宝,我会让她先发泄情绪后,告诉她,妈妈会跟你一样不开心,并且询问她怎样能让我们俩都感觉好些,这样的同理心会让孩子更加接受我的处理方法。
3.陪伴他们看书就当成自己的书看,读绘本的时候会像综艺《声临其境》一样变换不同的口音,让宝宝们觉得非常有趣。有时候自己编故事,让孩子当我第一位听众,他们甚至觉得妈妈的故事更有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73869/2f1c9816b2197ea4.jpg)
观点二 :英语很重要,启蒙抓住关键期 (来自于《做孩子最好的英语规划师》)
关于英语启蒙这个话题,引起我深刻思考的是下面两个论调,
“高考改革了,英语从原来的150降到100分,分值占比少了,因此,英语的重要性没那么强了。”
"英语还是要学的,但是,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培训班必须符合应试教育的要求。”
这两个论调看起来特别地实用主义,但,其实用面积仅限于应试教育。
在我看来,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和写论文,同时也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一扇窗。
观察那些能够自如地使用双语交流的小朋友们,他们大部分都自信心爆棚,眼界宽广,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
以下是我参考书中并应用在英语启蒙上的几点理论
1.无意识的输入大于有意识的学习
2.先听再说,尊重沉默期
3.英语作为工具要应用在生活场景中
4.关键期,孩子的口腔和舌头的肌肉具有可塑性,还没有形成母语发音习惯
经历二: 孩子在母语思维未形成之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从大宝一岁左右,我会经常放英文歌谣给他听,一岁半的时候每天给他看三五分钟时长的英文交互课程,他在懵懂的状态下就开始进入二语习得模式,可以称之为无意识的输入。对于牙牙学语的他来说,APPLE,BANANA,哈喽这类的词语要比中文简单好发音,所以,他会选择用更省事儿的英文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我跟他爸都有点英语底子,但毕竟是中式发音,我们选择做他的陪练而不是教练,现在的英语启蒙教材基本上都有音频文件,因为在关键期内的幼儿口腔肌肉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大宝的发音比我和他爸都好很多。
幼儿园里的英语课上,虽然很多小朋友抵触开口说,但是我家大宝却非常喜欢主动跟外教老师互动,通过我们前期的铺垫,让他能够自然并且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
三岁半以后,根据大宝的能力,我们把英文绘本替换成分级读物,这里推荐<I can read>和<Read with Biff,Chip & Kipper>系列,通常都是在一个模拟的生活场景里面学习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还会穿插找你妹这类的小游戏。即使我们大人没有时间陪读,他也会自己翻阅,当语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发现他可以自然拼读一些没见过的词汇。
至于二宝,我们更是没有教过,她就是在这个氛围里成长的,相较于我们说的英语,她更愿意模仿哥哥。她可以跟中班甚至大班的小朋友们一起上幼儿园里的英文绘本课,即使她说不出来,但这样的语言环境并不会让她无所适从,反而因为课程互动的多样性让她更加感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73869/616cd7e7a08c7964.jpg)
观点三:社交逆商 (来自《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1.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
2.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3.理解自己他人的感受
4.找到解决的办法
经历三:不要代替孩子处理问题
大宝和二宝经常争抢玩具,尤其二宝的领地意识非常的强因此会先发制人,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会选择跟孩子们讲道理告诉他们怎么做,因为道理对于孩子来说太抽象,并不是解决办法。
我们会让他俩先冷静,然后用语言描述冲突,引导他们了解因果关系,比如说是妹妹并不知道哥哥打她是因为她先抢夺了哥哥的玩具,而哥哥并不知道打妹妹仅仅是情绪的发泄,却不能让他顺利地把玩具拿回来。
有时候我们会用家里的巧虎和小花手偶重新演绎一下他俩的冲突,并加上内心独白,让他们在客观的角度上理解对方的感受,进而想到遇到这样的冲突,帮巧虎小花出主意该怎么办。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把冲突化解掉,孩子们自然知道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想办法来解决。
另外,我和宝宝爸爸周末通常会邀请朋友,同事的孩子来家里玩,一大群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更容易发现问题,在实际互动中,不断地提升孩子们的社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一步步地走向社会,走向独立。
最后一个TIPS,就是多跟有经验的过来人请教,好朋友圆圆的孩子今年十岁了,当我遇到育儿困惑的时候,她立即心领神会并告诉我症结在哪里,还能提供非常实用的方法供我参考,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提前做好准备,从容应对新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73869/4dec6f75b3da45df.jpeg)
所谓的“省心”育儿不过是在孩子们性格和思维未定型前做出的铺设要好过定势以后的强行干涉纠正。让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和孩子愈发地体谅理解对方,培养默契共同担当,而不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加深误解,对抗升级分崩离析。
以上就是一个懒癌妈妈一些粗浅的育儿经验,希望,能够为有相关问题的家长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心怀正念,把未来的方向盘交给孩子自己,让他们自信上路,享受自己别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