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喜欢、好奇(兴趣)、解决成长困惑、求知。
这四个答案的先后顺序,说明做一件事情,喜欢和兴趣最重要。因为喜欢,有兴趣,对这件事情产生了热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愉悦自己,丰富生活。喜欢文学的艺术之美,这是心之向往。
一: 你最喜欢那一类书籍?
文学
原因:文学滋养了我的心灵,丰富我的生活。慰籍、治愈我的情感。我人生之路的迷惑大多来自于文学书籍的引导,也带我探索人性,人生。文学也融入我生命和灵魂中。
二: 你最好奇的是什么?
人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过去的那些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天上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海里又是什么样的?鸟儿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花儿为什么会开?
从这个答案也得出结论。我最好奇、有兴趣的是:历史,大自然。这份好奇心让我对整个历史和大自然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为之热爱。
三:成长困惑
在成长中产生很多困惑、迷茫。自己无法解决,求助于书本。从中寻找答案,寻找路。
比如:情绪、情感、心智、孤独、如何与人相处、抑郁症、心性等问题。
通过答案,目标也明确。第三个重点想读的书是:心理类。
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发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症下药,寻找相关书籍。这类书籍设定为必须读的书。每天学点心理学,对自己有帮助。
四:求知
求知欲的驱使,想获得更多知识。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对知识有种如饥似渴的渴望。这也是自己积极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信念和目标,自己必须去做。
求知就是一种探索,没有局限在那一个范围以内。这代表读书类型很广。工具书、名人传记、儒家经典系列、哲学、经济、科学、生物、地理、医学、理财、天文等,想知道的,能多知道一点是一点。没有为什么,只有那是什么。
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根据心的引导。自己读书的目的和体系已经出来了。画一副思维导图,然后根据一、二、三、四的步骤,进行主次阅读。
经过筛选,文学部分的书籍。前三年是专读,中外比较有名的的文学名著,大部分都读过了。数量在一百本左右,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风格,需要再重复读的作品。这部分书籍,要精读、细读,品出其味。现在读的不再是量,而是质。这是我的精进部分,也是我获得智慧和产生自己新知识的主要来源。
这部分书用看的方式,时间安排在自己的重点时间阅读。安静的环境,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平静的心灵状态下适合读文学名著。这部分书,今年占据书单25%。
历史类是才开始进入重点阅读的书目,计划从人类开始诞生一直读到今天。这部分书例为今年的主题阅读,占据书单30%。阅读类型为正常和快阅读。这部分书也用看的方式,时间安排在任意时间。
大自然界的好奇,结合书目,重点在于观察身边一花一鸟,记录成文字。
心理类书籍,在去年读的基础上延伸,增加心学类的书。占据书单20%,阅读方式可以从听、看两方面。根据书的本身难易程度选择适合的阅读类型和方式。
其他类型的书籍,就荤素搭配,合理安排。比如:思维类的今年读两本,儒家经典读一本,哲学读一本,诗词类一年读100首,经济类一本,理财类一本本,医学方面读一本。这类书籍,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根据书籍选择听书、看书方式。正常阅读还是慢阅读。
体系也明确,然后制定书单。总体书单大慨制定完成,再制定每月书单。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律合理安排。
书单的制定,从选书开始,先了解目录下这类书籍那些属于经典作品,以读经典作品为主。再了解出版社,作者,然后选择购书。
一切路径明确,一步一步去走。按照自己的方向前进。如果书单完成,有多余时间再安排多余的书阅读。
书单也不是死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调整,更加完善。
读书是为了什么?肯定有目的。一个人不会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求知就是很好的目的。
你想通过读书达到什么高度和目标?
变现
读书到最后都会变现,不是变成了钱。而是通过读书,你改变了认知、思想,改变了语言、行动,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命运。一切书本上的知识在你的身上变成了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