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教化。
中国的历史,孔子之所以有祟高地位。正是因为在教育上下了大功夫,教出一堆徒弟,传下了学脉。
论个人才能,孔子不过中人。文不能治国安民,武不能战则必胜。尽管在古代是博学者却食古不化,才能上是大有不足,无法以各国君王信服以大事相托。其一生功业,落在教育上,这才有至圣先师这个称号。
比起名相管仲,孔子的能力差上几条街,对天下形势认识不够深刻,故在政治上未能建功。学周礼的孔子,学到了一堆规矩与礼教,却未参透周礼之根本在于宗法制与分封制。
周王室造反取代商朝,天下各地四方不宁,急需人才去守天下。于是用分封制封功臣稳定边疆,又用宗法制封血亲诸侯来拱卫中央,平衡以治天下。周礼本质是以制度选拨人才,向外扩张稳定天下。周王室乱于幽王更换继承人,废太子平王造反夺位。平王东迁,王室代代未出人才,东周自此弱势。
孔子若领会周制精髄,大量选拨人才,未尝没有回天之力。只是孔子一味复古,未学到选用人才安天下这个核心。后世之军功授爵制与科举制,扩大了对下层人才的选拨,立即提高战斗力,稳定了天下人心。
管仲治国,成就齐国五十年霸业。历代推祟者多,孔明算最著名的。孔明治国,重法公明,工商兼重,节制军伍,创新军器,抚服民心。治国方略多似管仲,师法极多。然孔明率一州之地,伐七州之敌,却是过于急切。以一敌七,胜则侥幸,败则全没。从军事上讲,庙算已是难有胜算。敌国人多兵多,又不是草包,获胜机会太少。
孔明若耐下心来,学管仲树人选才之策,先休养民力十年,推行民选官选君选。再学孔子广兴教化,甘为人师广收幼儿,用十年教导出十万人才,自有广阔未来。比起率师十万,徒劳数年无功。安心休养生息,厚民力以教人才,方是谋国之大计。古代知识分子少少,三国士族不过数万人,若能教出十万良才,天下事大可为。
王阳明在历史上评价高,少见的立功立德立言全备之人。少学儒,壮年入仕。学参三教,创心学,教化行于天下,学徒多如江海。
心学大有用处,不足在于太讲个人悟性,求良知方能领会。古代知识分子本少,有悟性的更少。故后来明朝谈心学者,多流于口舌之利,未见几分实地功夫。唯心之论,不如唯物实在,正是因标准不一。
王阳明这个开创者,尽管讲过知行合一,事上见功夫。但世上凡人本多,不弄得尽量浅显易复制是难推广的。若多下些功夫,把一生所知分门别类,能让乡野小儿都能学上手,才能真正长久不衰。
孔子、孔明、王阳明。
三人都是古代公认的大学者,都各有不足。可见学问之路,无有穷尽。无论古今,求学者当明析长短,深耕于求知。
边学边疑,方能长进。
网友评论
诸葛亮是真正的实干家,事必亲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累死的典范,说到典范,不由得悲凉。
王阳明应该说是在继承儒家的基础上另辟一条路,与程朱相对应。
再大的格局,也是以原来的格局为基础,而不是另辟一个格局。
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创新,或者另辟一局,思维的发展就是这样,随着思维的发展,越难摆脱思维的惯性,越来越难以另立山头了,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超越,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