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妇人很想在厨艺上踏上另一个领域的想法由来已久,那就是学习做面点。
那一日,亿妇人挽起袖子说干就干,把囤积已久的面粉和发酵粉搅拌在一起,按照小红书上指导的配比,用量杯小心的放料,揉阿揉揉揉……终于形成一个面团,纵使盆周围都是面糊糊也不管了,接着把它放在蒸箱里,调制成保温模式静置半小时,接着揉面调馅捏成包子,忙了几个小时后,做出来的包子,一个个本色出了蒸箱,丝毫没有长胖,且都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失败了啊!
后来,亿妇人电话回家向老母亲和姐姐汇报此次事故,才知,面团发酵温度只需要30度,而蒸箱保温是60度,面团阶段酵母菌就被烫死了,怎可能再发育?
第二次,心有不甘。
那一日,亿妇人再次雄心勃勃拿出面粉和发酵粉和成面团,这次换种方式发酵。
亿妇人把炒锅里放些水烧成温热,然后把不锈钢的面盆放在温水水面上,盖上盖子,隔水保温。心想这次总应该没问题了吧?于是调制了很多包子馅,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这次的包子还是只发育成”小学生”状态,比起上次的”婴儿”虽说有进步,可是依然不是白白胖胖,茁茁壮壮啊!悻悻然做了几个包子后,剩下的馅全部做成了水饺。分析原因,估计这次是酵母菌又被烫成伤残了导致包子们发育不良。
第三次,亿妇人前几日又开始琢磨加工面点的事:
咦,是不是家里的酵母放时间长了,失效了呢?
嗯,完全是有可能的!
那白面粉时间长了是不是口感也不好了呢?
嗯,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亿妇人果断重新买了黑全麦粉和一袋酵母菌,不用家里的囤货,全新开始!
面粉、酵母菌一起倒入盆里,加水,和面,这些动作亿妇人已经驾轻就熟,甚至这一次和面,面团成型后已经做到了三光:手光,盆壁光,面团光,没有第一次那样到处都粘着面糊糊。
这次发面可得小心了,不能再次翻车了吧!和面的上午正值阳光灿烂,阳台上温暖如春,亿妇人勘察地形后,认为把面团盆安置在阳台接受阳光的发酵,甚好。同时又把炒锅的锅盖分配任务,用它盖住面团盆保温。到了下午二点多亿妇人到阳台视察一下面团,喜滋滋的发现面团长成了“少年”,面皮表面被内生长力撑破了皮,出现了大大小的气孔,这是面团的表情纹吧,哈哈!
根据小红书介绍,面团此刻需要排气孔了,方法是揉面团、摔面团,亿妇人理解的操作方法心得就是:你想怎么虐面团就狠狠的虐吧!
谁知道发酵好的面团一揉就软趴趴的,还特别粘手,上网查度娘,面团含水量有点高,建议再加兑些面粉和酵母菌进行二次发酵,于是挽起袖子再干。把握不好度,只有一点点加,一次次揉,待到把面团恢复三光后,天色已晚,阳台已经没办法再安置了,想起小时候看到过妈妈发面,把盆包裹在热水袋的被窝里保持温度。
亿妇人走到沙发边,拿起毛毯把面盆像裹婴儿一样包裹起来,没有热水袋怎么办?转念一想,把面团盆抱在怀里坐在沙发上,用身体温暖,同时打开电视语音呼唤小米机器人:小艾同学,请播放【风起洛阳】,小艾柔柔的说:已为您找到,播放【风起洛阳】来了。亿妇人一边追剧一边“孵化”面团,还不时的揭开毛毯的一角,瞄一眼看看面团到底长了没?
亿妇人想起一句话,最长情的告白就是无声的陪伴,终于等到面团发酵好了,于是再次排气孔,揉面团,摔面团,切小葱,拌葱料该做成型这一步了。
第一次做葱花卷,第一个该怎么捏呢?大脑搜索了一下小时候的记忆和小红书里看到的画面。于是先用擀面棒擀成面皮,面皮上先涂满葱花,第一个试验品,切成三小条,三小条摞在一起,像拧麻花一样拧了一下OK。不过看上去太瘦弱了,长的也不太像花卷的模样。于是第2个把面皮切得稍微宽一些,三条摞在一起改用筷子在中间压一道横沟,有点儿像模像样了。第3个第4个把面皮切得再宽一些,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再增加一道反面也用筷子压一下,看上去色相好看多了。第5第6个发现面团剩的不多了,赶紧再切小一点,同样做法。第7个发现葱花没了,算了,做成一个实心长馒头吧。
于是“7个葫芦娃”就这样诞生了。
老大:瘦小,略带畸形。
老二:弱不禁风。
老三老四:最英俊,最茁壮。
老五老六:长相一般,不出挑但也落落大方。
老七:个子最高,但也最实心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