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红楼隔雨相望冷

红楼隔雨相望冷

作者: 剑胆蓝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21:10 被阅读0次

          李商隐的诗是枚青橄榄,初嚼青涩,然后余香满口。其中,最打动我的是《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廖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诗借助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的迷茫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廖落意多违",乍暖还寒的早春,穿一件单薄的夹衣,怅然而卧,因寒冷而倍感寂寥,也因寂寥而倍感寒冷。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隔着冷雨凝视着那座红楼,本该热烈温暖的红色却让人感觉如此孤寒凄冷,寒夜里独自归来的诗人感觉自己就像飘摇的灯火般,不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人的青春时光、似水年华,随春而逝,淹没于漫漫的人生长河里。水流尽了,月西斜了,聊可与共的明月终于深藏迷雾之中,现实中的两个人相隔又何其遥远!"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只能成为永远的念想,思君之情复又摇落弥散于远去的春水中……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思念之情该如何才可以送给你?万里阴云下的大雁也不知飞向何方,追望大雁的人只能潸然泪下……

          这首诗真正撩人心魄的,是诗人对色彩的敏感——"红楼隔雨相望冷"。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就是热烈圆满的象征。在《春雨》中,却因为人去楼空,和"寥落白门"般,让人倍感凄冷!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夭夭"意为笑,"灼灼"意为燃,桃花灿烂的笑,像炽热的火,没有曲折甚至没有故事,不像《关雎》,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艰难追求后终得圆满;更不是《蒹葭》,无论如何追寻,伊人永在彼岸,只是平白而出的对于新婚的祝福。红色的桃花,何其热烈;红色的笑颜,何其圆满。也正因为没有曲折甚至没有故事才成就了那种热烈,才显示了那种圆满。但在《春雨》中,热烈一变为凄凉,悲哀的情调弥漫于诗中;雨中的红楼给人一种异样的无可名状的缺欠感,以及人生的缺憾与无奈。

          唐还有一首名诗《题都城南庄》,同样以热烈的红色烘托诗人物是人非的寥落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庄子·德充符》:"与物为春",郭庆藩注曰:春,"群生之所赖也"(《庄子集释》)。春天到来,万物萌生。春晖光景,携手共游,何其快哉!可惜伊人已去、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怅惘!此诗虽和《春雨》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与《春雨》中的热恋的男女主人公突然劳燕分飞相比,和桃花般的人面只有邂逅之缘的崔护,就如此念念不忘、魂牵梦萦,也不免让人嫌疑其滥情轻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隔雨相望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yx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