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钟启泉著)第二十四章“教学评价”议(摘录24)

《课程的逻辑》(钟启泉著)第二十四章“教学评价”议(摘录24)

作者: 闫宏忠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4:48 被阅读0次

            一、教学与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学评价的本质。教学评价一般说来可分四类:一是在教学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借以预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更适当地制定教学方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借以了解教学活动是否在适切地展开,并随时纠正教学进程;三是教学结束时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借以评定教学活动的成果;四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外在性评价”。在探过教学评价的问题时,抓住下述评价的要素十分重要谁(评价者)、评价什么(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为什么评价(评价目的)、怎样评价(评价方法)。

          评价与测量的技术是教师有效地展开课程与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一直成为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第一,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监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检点学生的进步状况与最终的学业成绩。倘若哪一方面尚存在不足,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第二,考试本身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学生在考试之前势必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而测验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促进知识巩固的手段。第三,如前所述,考试本身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激发动机的功能。第四,学生从来自外部的评价可以学到应当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学会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看,第一,测量与评价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努力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的反馈。第二,验证课程假设,并使之精致化。测量与评价是验证并使之精致化的必要步骤。第三,测量与评价有利于个别辅导及教学方法的个别化。

          不过“评价”不等于“全盘量化”。从“评价”的意义或操作的角度看,我们至少可以把“评价”划分成如下四类。第一类,实态把握。这种评价是旨在尽量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第二类,“测定”。从某种维度上量化地表现学生的各种特性,像“标准学力测验”“智力测验”,就是“测定”的典型。第三类,狭义的“评价”。显示每个学生达成特定的教育目标或教学目标群的程度,其典型是学业成绩评价。第四类,鉴定。我们的评价改革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这才是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应有功能的正确态度。

          二、现行评价方式的弊端及其改革

          改革评价制度与方法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现行的评价方式是“非教育”“反教育”的,就是说它不仅无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与学力成长”,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行的评价方式,从本质上扭曲了学校教育,考试和评价成为诸恶之源,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现行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限于及其狭窄的领域,而评价结果却被视为学生整体的表征,或是当做学生整个人格价值的表征。因此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陷于狭窄的领域,牺牲了学生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纸笔测验的分数为依据,将学生在某一期间的学习成果加以排序,确定学生之间的优劣关系,带有综合判定的性质。这无助于教学活动自身的决策与推进。因此这种评价起着种种意义上的排序作用,丧失了进一步推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性的作用,对学生乃至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颠倒了教育目的与评价手段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为教学而评价,而是为评价而教学。因此压抑了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作为一种改革方向,“评价无用论”,“评价有害论”在我国教育界也是或隐或现地存在的。另一个改革方向是“多维度评价”。这是值得我们推崇和追求的方向。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首先是摆正评价在教育中的位置,从根本转变评价观点的问题。其次是解决评价改革的基本模式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钟启泉著)第二十四章“教学评价”议(摘录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zu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