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今年是虎年,老虎在民间有“百兽之王”的美誉,象征着威严、勇猛、正义和力量,被老百姓当作神兽来看待,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虎文化”。虎文化在文艺题材里,深受不同欣赏者的推崇和喜爱。
从古至今,在绘画领域,虎画占据非常高的比例,催生了许多画虎名家,如,五代末期画虎名家石恪,北宋画虎名家包鼎,北宋名家李公麟,现代名家张善子,当代名家冯大中,等等。老虎在这些画家笔下,已不仅仅是走兽,而是幻化为多种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他们把老虎置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含道应物,赋予它更多的人文精神,从而构建出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
当代“老艺术家”倪萍本来已经销声匿迹很长时间,但在今年(壬寅年),她又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她再次被关注不是因为口才和演技,而是因为一幅虎画。
倪萍把自己今年的新作,一幅大写意虎画发到网上后,立马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批评。只见这幅虎画整体上是用一堆赭黄颜料堆积而成,上面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线条,老虎的头颅和身子很别扭地组合在一起,要造型没有造型,要笔墨没有笔墨,要神韵没有神韵,若是不告诉观者这是一幅虎画,恐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只“病猫”,或者其它动物。
人们批评倪萍的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她的国画水平实在太差,连入门级别都没有达到,竟然敢堂而皇之地展示自己的画作。
有的人说:倪萍因为是名人,经常会受到人们的赞美和追捧,在她的潜意识里,已经习惯了被赞美,自我感觉良好,就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很优秀,把自己当大师看待了。
有的人批评她毫不留情,说道:她的虎画就这样的水准,跟小朋友的尿渍没啥区别,看起来乱糟糟的,不知道她为什么有勇气拿出来示众。
画家的职责是发现美,并用自己的技艺、修养和智慧把美提炼和展现出来,以达到提升大众审美水准的目的。
倪萍的初衷是好的,但因为她的绘画水准实在有限,无法完成用艺术之美来滋养欣赏者心灵之美的使命,反倒让自己出力不讨好,对于此,我们应该宽容她,不能强求她一定要怎么样才好。
实际上,从古至今,名人跨界在艺术圈露一手的例子不乏其人,尤以当代最为普遍。
就拿明星圈和主持圈的名人来说,马季、侯耀文、唐国强、张铁林、葛优、陈道明、赵本山、徐锦江、徐静蕾、张馨予、朱之文,以及赵忠祥、朱军、董卿、毕福剑,等等,他们在业余都喜欢挥毫,书画作品被许多人追捧,价格屡次在拍卖会上刷新纪录。
就拿倪萍来说,她有两幅国画作品在几年前的拍卖会上创造出高价,一幅是《韵》,以20万元起拍最终以118万元拍出。另一幅名叫《仙境》,经过多次竞拍,最终以150万元的高价成交。她的其它小幅作品,卖出几十万的比比皆是。
普通人打工一辈子也许难以挣到150万,但倪萍用几个小时创作一幅画,就能抵得上普通人一辈子的收入,人们即使再喜欢她,心里难免也会不平衡。
况且,她的国画还属于上不了台面的那一种,没有一点艺术价值,就更让人费解了。
作为绘画圈的门外汉,倪萍作品价格竟然如此之高,直追现当代书画名家,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让那些孜孜不倦,把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书画艺术的名家情何以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一是像倪萍这样的名人本身就是“流量金主”,身后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她的一些土豪粉丝会一掷千金、胡乱追捧,无形中把她的作品价格炒作上去了。
二是当代人的审美修养和艺术品味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喜欢书画和收藏的人,必须掌握较高的书画鉴赏方面的知识,才有能力辨别一幅书画作品的优劣。
如果只是依靠耳朵来收藏,势必会收藏到一堆废纸,破坏收藏圈的秩序。到头来,热度散去,名人书画家还容易背上骂名。
被人为炒作上去的书画作品就像肥皂泡,看起来缤纷多彩,体量很大,但极容易破碎,如同昙花一现。
倪萍的老搭档赵忠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赵忠祥多年前有一幅《五驴图》曾拍出76万元,在当时秒杀了国内绝大多数书画名家。他用红纸写的四尺斗方“福”字,也多次拍出6000——10000元的高价,一度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没想到,赵忠祥去世才不到半年,他的几张《福》字现身拍卖会,标价698元竟然流拍了。
不论是倪萍之前创造出高价的《韵》和《仙境》,还是新作《虎》,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可言,指望它们将来升值更是天方夜谭。它们之所以值钱,完全是“明星光环”在背后推波助澜,跟艺术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去掉他们头上的光环,以艺论艺,他们的作品势必会被打回原形。
客观地说,明星跨界搞书画有利有弊。
利好的一面是,明星可以利用个人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书画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书画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弊端是,绝大部分明星的书画水平不高,如果他们过度宣传自己的作品,容易误导大众对书画艺术的认知,降低大众的审美水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