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周二下午 雨
今天下午继续参加三有成长组织的智库分享沙龙之多子女家庭的养育方式。本来是带着想去学习如何在二宝出生后可以更融洽的在两个孩子之间当好妈妈的角色,或者说是当好裁判官,结果却在活动中觉察到原生家庭中我的角色和妈妈的感受!

活动的主要环节由Amy通过情景带入多子女家庭中对兄弟姐妹的觉察,我刚开始自然的还是会想到作为老大,弟弟妹妹带给我的不好的感受,比如幼稚,霸道等,但后面一个观点回到昨晚弟弟主动上来帮我挪车,把出入方便的停车位让给我,积极帮我解决停车问题的时候,我突然脑袋生出了“大方”“不计较”的观点。本是同根生,其实我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点,因为这些共同点我们产生很多矛盾,也因为这些共同点我们彼此心照不宣,今天的觉察让我感觉我对弟弟的想法一点点从“—”到“+”正在过渡,只是一被提及,自然反应会是“—”,慢慢觉察后发现,尽管嘴上嫌弃,但内心对他的疼爱都没有减少,反而试图去增加这份感情!

第二份觉察是通过妈妈解决多子女吵架活动的觉察。我扮演的是妈妈的角色,我感觉两次处事的方式,第一种很像妈妈对我和弟弟,当吵架画面重现的时候,仿佛回到小时候跟弟弟吵架打闹的画面,今天跳出自己的角色站在妈妈的角度去解决这件事,首先的感受是“恐惧介入这场战争,如何能让他们停止吵闹?”介入后自然的反应也是妈妈以前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你是姐姐,你应该让着弟弟,尽管你没错,但你没照顾好弟弟就是你的错!”看着姐姐的委屈和妹妹的得意,我感觉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因为懂事所以让步,带着委屈和偏见在自己的世界中长大!同时站在妈妈的角度,我觉察到虽然我努力平息了这场争斗,但我不开心,解决的是表象矛盾,实质问题没有解决,换位思考妈妈当年的感受,或许也有这样的觉察,明明知道事情没有解决但为了不“激化矛盾”也“无能为力”去解决,忙着忙着时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就好……时间消磨的是孩子打闹的频率,但看不到的是打闹后没有被修复造成的心理阴影!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3B的方法,我选择的是“忍受”——看着但不试图去停止姐妹俩的争斗。我看着她们是为了确保事情不会太糟糕,让她们看着我“视而不见”是想看看她们的反应,以便后面可以针对姐妹俩的行为做不同的引导和管教。这个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儿子耍脾气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凉着他”,等他自己先发泄消化下情绪后,再做分析和引导。这个感受估计是来自自己小时候受到委屈后没有被及时梳理引导,所以在妈妈这个角色上,我反应出来的行为和感情是,孩子会吵闹发脾气很正常,只要在不危险范围内不用及时制止,反而让他们“得不到帮助”,自己发泄消化后再做引导。看似无为,其实是事后而为,有个缓冲和冷静的过程!

最后通过“蜡烛传递爱”的活动,让我感受到做好妈妈自己的角色,把爱传递给我爱的每个人,包括父母,兄弟,伴侣,孩子…输出爱的同时我同时也正被爱点燃着,不会因为我爱的输出而减少爱自己的能力,我爱的人也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和付出,生生不息的传递这份爱的心火!让爱植入心中,照亮身边我爱和爱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