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唤醒悲悯【慈悲法则】

唤醒悲悯【慈悲法则】

作者: 那一日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23:51 被阅读0次

    宇宙并不评断我们,它只是提供结果、课程和机会,透过因果法则,让我们学习并获得经验的平衡。慈悲,是认知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自身现有的信念与能力的局限里,尽己所能。

    喂养受饿的人,原谅别人的侮辱,并且爱我的敌人……这些都是伟大的美德。

    但如果我发现在我心里我就是那最穷的乞丐和最无礼的冒犯者,而我正需要自己的仁慈,

    我也正是自己必须去爱的敌人,然后呢?

                ——心理学家 荣格(C.G.Jung)

    我凝视智者,透过眼前的火光,看到映照在她眼中的火焰。

    此刻,火光照耀着她的脸,看起来不曾随岁月衰老——除了眼的几条皱纹外。但我想,那是来自微笑的痕迹。她经常微笑因此即使看来非常严肃时,我还是可以感觉到隐藏在她严肃神情下的幽默与和善。

    我们沉默了一阵,注视着尚在燃烧的余烬,接着她邀请我到外面学习慈悲法则。我们一起起身,踏出门外。

    我好奇地四处张望。是地形又改变了,还是月光的把戏?眼前所见是有着一大片树林的平原,空气中混合着树皮、绿叶、青草,还有土壤的芳香气息。

    “一切都显得生气蓬勃!”我有感而发。

    “是啊!”她回答,一边轻抚着身旁粗糙的树皮。在接近满月的月光下,蜿蜒的山丘看起来就像是地球身体的曲线。“让你的心扩展到这些山丘之外,”她说,“穿越海洋、峡湾、火山、暗礁、高耸的山岳和海底的山脉,这种种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充满着大地之母的骨与肉、血与灵性。”

    她举起手指,指给我看一只跳蚕,它蹦了一下就不见了。

    “如果你是只跳圣,”她说,“站在一只大象的背上,你只会看到四周的毛发丛林,你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处。但如果你跃身一跳,从空中回头一看,你会发现,你事实上是住在一个生物的皮肤上。这就是第一次飞进太空的航天员所经验到的:他们离开地球时是科学家,是航天飞机的驾驶员,回来后却成了神秘主义者,因为他们看见了光辉与神圣,一个蓝绿色、有着生命与呼吸的星球。这个视觉上的震撼带来心灵的谦卑,也将因谦卑而升起的敬畏与悲悯,带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就如你能从白骂学习平衡,向猫学习现在法则,你也可以跟地球学习慈悲法则。我们人类躁蘭、践踏她的皮肤,我们砍伐、燃烧她的树林,我们剥削她丰富的宝藏,只顾自己的利益,却从未想过要得到她的同意或向她表达感谢。”

    智者抬头看着夜空:“许多世纪以来,我曾跟大地之母对话。我知道她的心,而我告诉你,她的宽容与了解之深奥,如果你能触及,单是感受她悲悯之万一,就足以令人落泪。地球原谅我们人类的所为,因为她知道我们是她血肉的一部分——是她仍然在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因此我要求你,”她继续说着,一边蹲下,从地上拿起一把肥沃的土壤,让土壤轻轻从指间滑落,“如果地球能原谅你的错误,你为什么不能宽怨自己,并给予他人同样的悲悯?”我躺下来看着星空:“我想我不是那么有慈悲心的人。”“你对你自己也不怎么慈悲,是吗?”她温柔地问。

    “我想我不是。”

    “那么,这就是你该开始的地方:你愈是对自己慈爱,就愈能对他人慈爱。”她起身走回小屋,我跟随她的脚步。在屋内,她透过燃烧的火焰凝视我,眼中有道光芒。她缓缓开口,向我揭示这道法则的核心:“时候已到,旅人,让你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释放评断和期望,因为它们是横阻在你与世界之间的隔圆。时候已到,旅人,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朋友也好,对手也罢——都是在自身受限的信念和能力下,尽己所能、尽己而为。

    “诗人鲁米曾经写过:‘在对和错的观念之外,有一片草地。我将和你在那儿碰面。当灵魂们躺卧在那片已然拥挤不堪的草地,没有人有置哮的余地。‘鲁米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因为他了解批判是人类的发明——上帝并不是在此评断我们,而是提供方法,让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因而我们才能成长与进展。”智者转向我,问道,“如果你能接受上帝不论断你,那么你为什么要论断他人?”

    “我试着不去批判或论断,”我说,“但对那些暴虐或残忍的人呢?“

    “慈悲法则并不是霸道、独断或有条件的。”她说,“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确实存在着具破坏性和情绪深受困扰的人,而他们通常会侵犯其他人。慈悲并不表示让这种人欺负你,或是继续他们负面、毁坏性的行为举止;有些人的确需要与社会隔离。然而,人们可以对邪恶悲悯而不屈服于它。就像在战场上,在生死存亡的战斗中,你仍会对你的敌人感到怜悯。”

    “但我们为什么要对残酷或卑劣可鄙的人慈悲?为什么不憎恶那可恨的?”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一个清楚的答案——个你必须自己寻找的答案。但想想这个:恨与慈悲是不同的能量,你想要世界充满哪一种能量?”

    “我不想和你的善意争辩,”我回答,“但我仍觉得很难对心胸狭窄的偏见之士,或是伤害孩童的人怀有善意。”“我从没说慈悲是件容易的事!”她说,“但不论容不容易,这项法则指导你——出于爱与了解而行动,而非恨与无知。要这么做,人类需要跳到更大的视野来展望——认知到我们活在一个公正一如其神秘的宇宙。这种深度的了解源自直觉的洞见,通向宇宙既有的智慧。不论你是经由观察、理解,或宗教信仰得到这个了悟,最终,它都揭示一点——在这个自然世界中,你没有朋友,没有敌人,你只有老师。”

    “看起来好像非得是圣人才会应用这法则。”

    她微笑着回答:“慈悲法则呈现了慈爱的需求,要求我们超越自我受限的观点来看待生命。这有时是很震撼的。所以记得,慈悲是从自己开始。要对自己温柔,对自己有耐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想法和感觉,正面、负面都有,这些念头不断从心里或脑海浮现。你不需是个圣人,但与其相信或抗拒这些负面想法,不如让悲悯用爱与了解来洗涤它们。”

    “听起来仍然很圣人的样子。”

    智者起身走了几步路,然后转头面对我:“你能记起生命中某个时刻,正和他人火爆地争执吗?你感到怨恨、嫉妒,或遭到背叛的时刻?”

    “是的。”我说。

    “回到当时的情境,”她说,“感受那时的气愤和痛苦。”“好,我感觉到了。”

    “现在,想象在这场激烈的争执中,和你争辩的人紧抓着胸口,发出哀号,然后倒下,死在你的脚前。”“天哪!”我说,想象这个画面。

    “你的愤怒现在在哪里?你的羡慕和城妒、你的怎恨及痛苦呢?”

    “这些情绪,这些感受都没有了。”我回答,“但是……但是,如果我因为他们的死而高兴?如果我依然无法原谅他们呢?”“那么你可以原谅自己不原谅他们。在那原谅与宽怨中,你会发现能疗愈生为人类之苦痛的慈悲。当你需要时,召唤宽怨,”她补充,“记得想象你的朋友、亲爱的人和对手在你的面前死亡,就像有天你也会躺在神的脚下,你会透过不同的眼睛看待世间的人事,因为每一个死亡都是伟大的平衡装置。我们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所爱的人;我们都会感受到希望与泪丧,分享梦想和失落。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在这世界团聚,而在这神秘的生命中,我们都尽我们所知道的努力而为。”“也许这就是柏拉图所写的‘要仁慈,因为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打一场艰困的战役'的意思。”

    “是的,”智者说,“现在你了解了。”然后她走到厚厚的树叶上自在地躺下。我看着她,直到最后的余烬在渐渐脂淡的火光中,很快地闪烁灭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唤醒悲悯【慈悲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bc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