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古看今

作者: 楚娣 | 来源:发表于2020-01-06 02:36 被阅读0次

闲来无事,想谈谈《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特点相同点。细细想来,有趣得很。

《金瓶梅》大家应该很少看,但是《红楼梦》大多数人都看过。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很多,依稀记得第五十五回曹雪芹将探春的性格特点通过字里行间,通通透透的折射了出来。用咱们白话文讲述就是,探春的嫡亲舅舅走了,他家办红白丧事,恰逢此时当家的是探春。赵姨娘便通过这层关系想要探春多给二十两银子,探春不愿意,毕竟什么事分多少银子是这大观园的规矩,轻易不能变,便拒绝了赵姨娘。这下姨娘就气急败坏了指着骂:你这妮子,羽毛都没长满,就知道攀高枝了,便不管自己家的舅舅了。料曾想,探春也犀利的回道:我舅舅年下才升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

以此类比,《金瓶梅》中也有类似的章回潘姥姥来看自家的女儿金莲,却付不起六分银子的轿子钱,吴月娘好心提醒金莲要她给姥姥一钱银子,直接记在账上就是了。哪曾想,金莲断然拒绝道:我是不惹他,他的钱都有数,只叫我买东西,没叫我打发轿子。还和姥姥说:以后给你轿子钱你就来,没给就别来,他家可不缺你这一个穷亲戚。(他:指西门庆)

这很有趣,表面上看都是女儿对亲妈的刻薄和寡情。可往深处却关乎那个时代女性的尊严。怎么说,明朝中后期,学过历史的朋友都了解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在物欲横流的西门大宅院里,钱是很重要的一个个人价值考量。而在西门庆诸多妻妾中,潘金莲有颜值,有情商,可独独少的是钱。所以这六分银子不给,是潘金莲通过“规矩”来获得个人尊严,进一步获得话语权和自由。

同理,探春在贾家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是嫡出的身份,在那个传统年代,庶出的身份是要命的,所以不给赵姨娘这二十两银子恰恰是和赵姨娘撇清关系,和庶出身份带来的沉重负担撇清关系,达到某种程度的个人尊严和个人自由。

话说到这,我就会想到现如今的当代社会,钱的作用何尝不是大同小异,女性想要获得一定的权力,尊严或者自由,“钱”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是正在读书的还是已经走入职场的更甚者进入婚宴殿堂的女性,都别忘记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当代所谓“女权主义”的基石。

相关文章

  • 透今看古

    我仿佛面对夜空,那几亿万光年之遥的星云,发出的竟是千百年前的光芒——我仿佛看见被贬的苏轼,看到他面对转折的从容...

  • 透古看今

    闲来无事,想谈谈《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特点相同点。细细想来,有趣得很。 《金瓶梅》大家应该很少看,但是《...

  • 羊太岁语录212(赞河北诗人)

    诗风燕赵气,笔力透今古。

  • 从古“看”今

    【0206今日悦读】1214-潇潇 【书名】激荡三十年 【作者】吴晓波 【篇章】1981~1982年 【收获】 此...

  • 今古

  • 今古

    山峻水湍 曰穿林隙 苔生石阴 古今同看一壁山 今古共饮一溪水

  • 今古

    古之人与事能成功者,必有其专一而不移之精神;大成者,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行也。 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 今古

    古人攘攘皆如今,今人汤汤轨向古。 薄今厚古实吾志,恐是前尘荒庙主。

  • 宁子偶然64

    阅史阅人阅事物皆是阅读 看古看今看未来均为看书

  • 疫情中观古看今论口罩

    人类兴起带口罩的时间并不长,这也不算是好发明,太浪费资源不节约抛开不说。 但在不只当今每个疫情期,都是口罩紧张,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古看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dh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