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今天的晨读材料不禁想起李笑来老师的个人公号名称,曾以为这个名字仅是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后经李笑来老师解释,原来其中第二个“学习”是名词:先去学习(动词)了学习(名词)要怎么学,然后再去学习(动词)。我恍然大悟,原来【学习】也是一种学问,学习也讲究路数。
拿自己在阅读中踩过的坑为例。
阅读速度慢,效率低下是有原因的。曾经的我虽然自诩爱读书,可只有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才会随手翻上几页,以致于一年下来的读书量仅有几本,拉低了人均读书量。后来了解到一些牛人一年可以读一百多本书,我表示很惊呆同时心里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What? How?再后来进入了灶群,发现群里确实有很多大神,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好多书并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这时我心里的疑问才落地,原来这样的读书速度真的可以做到,只是之前自己的方法有问题。
于是我仔细地回忆了下自己的阅读过程,发现原来全都是坑。在我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往往会从第一页开始读一直读到最后,结果常常是书读了一遍,然而什么也没有记住。而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拿到一本书后先不要急着开始阅读,可以先翻阅下书的目录、前言、附录等建立整体的概念,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库做对比找出储备薄弱、需要重点阅读的内容;其次阅读的过程中要做读书笔记,也就是需要把干货的部分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读一本书的精华所在。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操作,可以避免读完书后仍大脑空空、抓不到重点、不知所云的状况。
阅读的方式不同,阅读的速度也不一样。比如我阅读的时候虽然没有默念,但喜欢逐字阅读,这样的效率的是很低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按字群阅读,即在看一个字的同时充分利用余光可以扫视到的宽度来看一段有意义的文字,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想必所谓的一目十行,也必定是运用了这个方法吧。当然这一点并非一开始就能轻易做到的,还需要刻意练习才行。
阅读可以在多环境下进行。曾经的我只有在晚上睡觉前阅读,其他时间基本书本不沾。这样固定时间、集中精力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却忽略了好多其他可用的时间,比如在候车室等车的空档,与其刷手机不如拿出一本书来看;再比如通勤的路上,可以携带kindle进行阅读。总之阅读可以是一种随时随地进行的习惯,零碎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也可以创造很大的阅读价值。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读书更是如此。愿已经在读书路上或即将启程的我们都可以拥有渐入佳境的读书感受,以书为伴,发现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