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重复的魅力
学习这件事情就像漏斗,而我们的脑子就像漏斗下的容器。任何大脑获取知识的过程,都像是把溶液倒入漏斗流向容器的过程。
相信你也知道,水过漏斗那可谓是非常快了,一眨眼的功夫而已;带着泥沙的泥水过漏斗,相对就慢了;带着石砾的水过漏斗,只要石块不堵住漏斗眼,水是很快就会流走,留在漏斗里的只剩石块。
学习也是这样。
对于那些你理解的知识,你吸收起来毫不费力,就像水很快就通过漏斗流向了容器一样。
对于那些你似懂非懂的知识,吸收起来就略显生涩,就像水里搀了沙子,流经漏斗口的时候有点慢;
而对于那些你完全不能理解的知识,吸收就显得尤为困难,就像水里搀了石块往漏斗里倒,水很快就流向容器,而石块被卡在了漏斗口。这些石块,就是你不懂的知识。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出石块,进行精加工,也就是把石块捣碎了,捣细了,捣成沙粒了,再过一次漏斗。倘若还有剩余的沙粒留在漏斗里,那不妨多来几次。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以阅读为例,假设你第一次涉及心理学范围的书籍,可能整本书看完第一遍,什么都没懂,只认识了一些概念。这些你认识的概念就是过了漏斗的水,而剩下的一些书中的专业内容就是漏斗里剩下的大石块了。
于是,你开始了第二遍阅读。第二遍读完,理解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剩下一些心理分析方法还是你的拦路虎。这就说明,你理解的专业知识石块已经被你捣成沙粒,过了漏斗了。还剩下心理分析方法的大石块等着你去攻克了。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阅读与加工,就是对石块进行不断加工的过程。慢慢地,留在漏斗里的石块越来越少了。那些消失的石块都被你磨成了沙,通过漏斗,流向了容器。我相信,到最后,所有的石块都会沙粒,通过漏斗,流向容器的。
总结起来,就是在阅读后,通过不断的复习,对书籍的内容进行多次的理解和吸收,达到掌握的程度。这也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任何的知识,想到达到掌握的程度,都必须经过不断的重复与吸收,从而使得留在漏斗里的石块变的越来越少,而容器里的东西越来越多。
Photo From Pixabay记忆小技巧
001.重复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记忆若想加深,只能通过不断的重复。毕竟熟能生巧嘛。
002.偷偷地重复
星星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记别人的名字超级厉害。社团招新人,我能很快记住新队员的名字,学院,和专业。下一次见到他们,就能和Ta们聊这些信息,从而拉近关系。
然而,来了国外,对于外国人的名字实在是没办法记住。Ta们的名字完全不是书本中学过的,或者是电视剧里看过的那么简单。更别提把脸和人对上了,一开始的时候,完全对外国人脸盲。
打个比方,有个人叫Elizabeth Kate Young。你会听见别人叫她Eliza,Eli,Liz,EY,Miss Y。对于这个,我无比无奈,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名字,我要记5个名字才可以。更别提那些别人起的小绰号,我只能拼命地记。
在公司,刚进公司整个人都是懵的,除了主管,其他人连脸带名,我一个都记不住。只好在别人聊天的时候,竖起耳朵,听别人互相如何称呼,我就内心跟着默念,偷偷地重复,再把脸和人对上。后来,我还会自己沿着办公室走一圈,内心默念每张桌子对应的专属者。慢慢地,整层的办公区同事的名字都记住了。
图片来自谷歌003.联想记忆法
除了重复法,联想记忆法也是个特别棒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要学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如何判断电流方向,如何判断左右手法则使用,经常会混淆。物理老师就支了个招,特别好用,让我到10年后的现在还一直记得。
他教我们把电流看成是射出去的箭,当箭朝前射去,你只能看到箭尾的羽毛,就像个X,所以X代表电流从纸面向内;而点(·)就代表箭正朝着你射来,你首先看到的就是尖尖的箭头。
而左右手法则使用也是同理的使用联想记忆法。左手法则判力,因为力的最后一笔撇向左;右手法则判电,因为电的最后一笔竖弯钩朝着右边。
就靠着老师教的这个方法,在那之后,判断电流方向,使用左右手法则做题,我就再也没错过。
高中物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图片来自谷歌]创造学习环境
至于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习这一点,就更不用说了。
不然为什么每年期末,学校图书馆的占座率那么高,连自习室就都一座难求。
总结来说,学习就是要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让自己沉浸在学习氛围内,并且多次重复,学会联想。
参考书目:《这样学习最有效》[美]戴维斯
网友评论
你们物理老师关于电流的讲解好棒啊,恍然大悟,还可以这么理解!!!